大坝场镇
在贵州省思南县东南部。面积155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大坝场街,人口2130。1932年置大市镇。1936年后曾先后改称四维乡和大坝乡。1953年分置大坝、大兴、德浩、青㭎园、桐梓园等乡。1958年建大坝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置大坝场镇。产稻、玉米、烤烟、油菜籽。矿产有煤。花灯公路经此,并接302、 303省道。
在贵州省思南县东南部。面积155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大坝场街,人口2130。1932年置大市镇。1936年后曾先后改称四维乡和大坝乡。1953年分置大坝、大兴、德浩、青㭎园、桐梓园等乡。1958年建大坝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置大坝场镇。产稻、玉米、烤烟、油菜籽。矿产有煤。花灯公路经此,并接302、 303省道。
隋置,属驩州。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河静西南。大业初属日南郡。唐武德五年 (622) 属智州。贞观十三年 (639) 后废入越裳县。古县名。隋置,治今越南河静省河静西南。属日南郡。唐初属智州,贞观中废。
①在今浙江杭州市南。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3:“旧有九曜星君殿”,故名。《方舆纪要》卷90杭州府“南屏山”条:其西为九曜山,“山石嵯峨,颇为雄峻”。②即今广东珠海市东南九洲列岛。《方舆纪要》卷101香山县“零丁洋”条引《一统志》:“海中有九曜山,罗列如九星,洋因以名。”
源见“齐烟九点”。比喻国削势衰。清 丘逢甲《次韵仙官诗》:“神州剖裂齐烟小,古井荒凉汉火微。”
读音:Kē【源】 即窝姓。契丹有窝幹,其后有窠氏,见《姓氏寻源》(60,62,63)。【布】清时甘肃兰州有此姓(60,62)。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姓氏寻源》云: “即窝姓。契丹有窝韩,‘窠’ 即其后。今兰州有此姓。”为窝姓所改,出自契丹族。
书名。约成书于宋大理国时期,记唐云南南诏九隆世族,宋大理国张、蒙、郑、赵、杨、段、高等大姓及其宗教等史事。流传至明代,亡佚于清初。元明云南地方史籍《云南志略》、《南诏野史》等载南诏大理事征引称《白古通》、《白古记》或《白史》;杨慎流寓云南时所编《滇载记》著
亦称通会。官署名。明末李自成农民军政府置。崇祯十七年(1644),在北京,改原布政使司而置,其职掌仍因袭明代。 【检索统会 ==>】 古籍全文检索:统会 全站站内检索:统会
即今山东菏泽市西南大黄集乡。旧属东明县。洪宪元年(1916) 《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直隶省东明县东南有大黄集。
官名。北周置。《隋书·杜整传》:“(整)从武帝平齐,加上仪同,进爵平原县公,邑千户,入为勋曹中大夫。”后又分置左、右。正五命。
【生卒】:972—1003宋宗室,太宗第五子。初名德和,字明哲。太平兴国八年改今名。真宗时历官武宁、泰宁等军节度使,累封兖王。好学,善文辞,工草隶飞白,建楼贮书二万卷。卒谥文惠。
1932年伪满洲国析长春县城区置,为伪满洲国都。即今吉林长春市。1945年9月改为长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