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周公·李迁哲传》

《周公·李迁哲传》


周公
原文
    李迁哲,字孝彦,安康人也。世为山南豪族,仕于江左。父元直,仕梁。迁哲少修立,有识度,慷慨善谋画,起家文德主帅,转直阁将军。武贲中郎将。其父为衡州,留迁哲本乡,临统部曲事。时年二十,抚驭群下,甚得其情。及侯景篡逆,诸王争帝,迁哲外御边寇,自守而已。
    大统十七年,太祖遣达奚武、王雄等略地山南。迁哲率其所部拒战,军败,遂降于武。然犹意气自若。武乃执送京师。太祖谓之曰:“何不早归国家,乃劳师旅?今为俘虏,不亦愧乎?” 答曰:“世荷梁恩,未有报效,又不能死节,实以此为愧耳。”太祖深嘉之。
    魏恭帝初,直州人乐炽、洋州人田越、金州人黄国等连结为乱。太祖遣鴈门公田弘出梁汉,开府贺若敦趣直谷。炽闻官军至,乃烧绝栈道,据守直谷,敦众不得前。太祖以迁哲信着山南,乃令与敦同往经略。炽等或降或获,寻并平荡。仍与贺若敦南出狥地。军次鹿城,城主遣使请降。迁哲谓其众曰:“纳降如受敌,吾观其使视瞻犹高,得无诈也?”遂不许之。梁人果于道左设伏以邀迁哲,迁哲进击,破之。自此巴、濮之民,降款相继。
    迁哲每率骁勇为前锋,所在攻战,无不身先士卒,凡下十八州,拓地三千余里。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迁哲入据白帝。贺若敦等复至,遂共追击五子王等,破之。信州先无仓储,军粮匮乏。迁哲乃收葛根造粉,兼米以给之。迁哲亦自取供食。时有异膳,即分赐兵士。有疾患者,又亲加医药。以此军中感之,人思效命。
    建德二年,进爵安康郡公。三年,卒于襄州,时年六十四。赠金州总管。谥曰壮武。
(节选自《周公》卷四十四)

译文
    李迁哲字孝彦,安康人,世代为太行山以南的豪族,在江东做官。父李元真,在梁为官。李迁哲从小修养立身之道,有识见气度,意气风发,善于谋划。最初担任文德主帅,转任直阁将军、武贲中郎将。其父担任衡州刺史时,把李迁哲留在本乡,督率自己的私人军队。当时他二十岁,安抚驾驭部下,很得军心。后来侯景篡位背叛,诸王争夺帝位,李迁哲抵御外敌入侵,守住了自己的辖区。
    大统十七年(551),太祖派达奚武、王雄等人进攻太行山以南,李迁哲率部属抵抗,兵败,向达奚武投降,然而神色仍镇静如常。达奚武把他押送到京师。太祖对他说:“为什么不早点归附,以至劳动军队?如今当了俘虏,不感到惭愧吗?”李迁哲答道:“我世代受梁国的恩惠,未能报答,又不能以死尽节,因此实在感到惭愧。”太祖对他十分赞许。
    魏恭帝初年,直州人乐炽、洋州人田越、金州人黄国等互相勾结,发动叛乱。太祖派雁门公田弘从梁州、汉州出兵,开府贺若敦进攻直谷。乐炽听说官军将至,就烧毁傍山架木所成的险路,据守直谷,贺若敦的军队无法进攻。太祖认为李迁哲在太行山以南素有信义之名,就命令李迁哲与贺若敦一块前去治理。乐炽等人有的投降,有的被俘,叛乱很快被平定了。又与贺若敦继续南下夺取土地。军队驻扎鹿城,城主派遣使者请求投降。李迁哲对部属说:“接纳投降,如同对敌,我看对方使者顾盼的神态还很高傲,恐怕会有欺诈吧?”于是不接受投降。梁人果然在道路东边设下伏兵,企图截击李迁哲的军队。李迁哲发动进攻,击败敌军。从此巴州、濮州的百姓,相继投降。
李迁哲常常率领勇猛之士担任前锋,每次作战,无不身先士卒,共攻占十八州,开拓疆土三千余里。当时信州被蛮族首领向五子王等人所包围,田弘又派李迁哲前去救援。等赶到时,信州已经沦陷。向五子王等人听说李迁哲到,吓得狼狈逃跑。李迁哲入据白帝。贺若敦等人也赶到,共同追击向五子王等人,把他们打败。信州原先没有储备,军粮缺乏。李迁哲就收集葛根磨成粉,又搀上米让士兵吃。他自己也同士兵一样。若有美味,就分别赏给士兵。士兵中有得病的,他亲自去为他们医治用药。军中因此感激他,人人都愿意为他效力。
    建德二年(573),晋封安康郡公。三年,在襄州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追赠金州总管。谥号壮武。

《周公·李迁哲传》    

猜你喜欢

  • 李文耕调贵州按察使。

    一据王赠芳《通议大夫原任贵州按察使昆阳李公行状》(《续碑传集》卷三十四)。

  • 遭薏苡

    源见“薏苡明珠”。谓遭受毁谤。宋 苏轼《次韵和王巩六首》之五:“巧语屡曾遭薏苡,廋词聊复托芎䓖。”宋 孙觌《到象州寓行衙太守陈容德携酒见过》诗:“未省谗言遭薏苡,直将空腹傲槟榔。” 【检索遭薏苡 ==>】 古籍全文检索:遭薏苡     全站站内检索:遭薏苡

  • 本廉

    村名。在海南省东方市南部。属板桥镇。人口 3740。明代建村,取意“本分廉洁”,故名。产稻、甘薯、甘蔗、花生。225国道经此。

  • 朝趁暮食

    白天挣到钱,晚上才有饭吃。形容生活困苦。元.孙仲章《勘头巾》一折:“家中穷窘,朝趁暮食。”《醒世恒言》卷二七:“第三等,乃朝趁暮食,肩担之家。” 并列 趁,追求、寻找。早上去挣钱,晚上才有饭吃。形容生活贫困。《醒世恒言》卷27:“第三等,乃~,肩担之家。”△贬

  • 黄绍统

    清广东香山人,字燕勋,号翼堂。乾隆二十四年举人。官琼州府教授。有《仰山堂集》。

  • 义军

    五代南唐初,凡民产二千缗以上者出一卒,号为义军。 【检索义军 ==>】 古籍全文检索:义军     全站站内检索:义军

  • 濛阳县

    ①亦作蒙阳县。唐武德元年 (618) 置,属雅州。治所在今四川雅安市西北。六年 (623) 废入严道县。 ②唐仪凤二年 (677) 置,属益州。治所在今四川彭州市东四十里濛阳镇。《元和志》 卷31 濛阳县: “在濛江之水北,因曰濛阳。” 垂拱初属彭州。《资治通鉴》: 唐龙纪元年 (889

  • 内宰

    官名。(1)《周礼》天官之属,下大夫爵。掌王后宫内政令,并管理宫中财物。(2)女官。北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置,尚书内省属官,掌尚书省六部所上文书章奏。 【检索内宰 ==>】 古籍全文检索:内宰     全站站内检索:内宰

  • 凌人

    官名。《周礼》天官之属。一说为周代置。掌理藏冰以供祭祀及膳羞。秦嘉谟辑《世本氏姓》:“卫康叔支子为周凌人,子孙以官为氏。” 【检索凌人 ==>】 古籍全文检索:凌人     全站站内检索:凌人

  • 大郑镇

    在辽宁省庄河市西南部,南临黄海。面积248平方千米。人口5.7万。镇人民政府驻大郑屯,人口 570。因郑姓首居此地得名。1956年为大郑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4年置镇。2000年高阳镇并入。主产玉米、高粱等。渔业发达。有机械制造、建材、电子仪器等厂。城庄铁路和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