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陈陈相因

陈陈相因

    陈:旧。因:沿袭。 此典指汉初经过几代帝王“休养生息”的政策,到汉武帝时已是国强民富之兴旺景象,粮库里陈粮压陈粮,层层积累,满得溢出仓外,在露天堆积着,以至于腐烂不能吃。后以此典比喻因循保守,没有革新创造。

【出典】:

    《史记》卷30《平准书》1420页:“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郡、县政府所在城邑)廪庾(yǔ宇,米仓)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穿钱绳索)朽而不可校(jiào教,计数)。太仓(汉代京城储粮大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yì一,米装太满,溢出仓外)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例句】: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母续传》:“其族散处,四方皆遍,民得依倚出入,通祀于家,曰司仓之神,曰司箧之神,以多为贵,陈陈相因。” 清·恽敬《上陈笠帆按察书》:“夫水、旱感召之说,杂家之所言,皆附会也,不足以取信。而儒者又疏阔,其言庸迂,陈陈相因。” 孙中山《民权主义》6讲:“全体组织,不容根本改造,因为习惯太久,陈陈相因。” 李大钊《新纪元》:“那样陈陈相因的生活,就过了百千万亿年,也是毫无意义,毫无趣味,毫无祝贺的价值” 秦牧《浓缩的蜜糖和凝炼的艺术》:“人们不喜欢陈陈相因。‘似曾相识’,千部一腔,千人一面或者吞温水似的、泥河流似的那种平凡琐碎的东西,而喜欢有独特奇警之处的作品。”


偏正 原指皇仓之粮逐年增加,陈粮上压新粮。后多比喻因袭旧套,毫无创新。语出《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秦牧《浓缩的蜜糖和凝炼的艺术》:“人们不喜欢~,‘似曾相识’,千部一腔,千人一面或者吞温水似的,泥河流似的那种平凡琐碎的东西,而喜欢有独特奇警之处的作品。”△描写没有创新。→墨守成规 固步自封 萧规曹随 ↔推陈立新 革故鼎新


解释 本指粮仓中的陈谷逐年增积。现多用来比喻因袭陈旧,缺乏创新。

出处 《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汉高祖统一天下后,休养生息,整顿经济,重视农业,发展商业,顺从百姓的意愿,不随便滥加干扰。到汉武帝刘彻时,七十多年间,国家太平无事。如果没有大的水旱灾害,百姓就可以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各郡县的粮仓都装得满满当当,府库中贮存了很多用不完的财物;京城积存的钱币累积到了亿万,穿钱的绳子都腐烂了,以至于钱币散落,无法清点;京城粮仓里的粮食吃不完,陈粮加陈粮,满得都溢到了仓外,以至于腐烂变质不能吃了。总之,这时老百姓家家富裕,看门的人都能吃到小米和肉,做官的人很少调动。因为物质生活富裕,所以人人自爱,不轻易犯法,大家都以施行仁义为首要的事,鄙视可耻的行为。文帝、景帝时,他们奖励耕作、劝勉农桑、提倡节俭、以德化民、社会安定,百姓富裕。历史上把汉朝初年文帝、景帝时的盛世称为“文景之治”。

近义 因循守旧

反义 推陈出新

例句

一个模式,“依法炮制”,陈陈相因,“似曾于相识”那一套东西,是文艺的大忌。


猜你喜欢

  • 《文子》部分内容完成于秦统一六国前。

    《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文子九篇》”。自注:“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梁阮孝绪《七录》作十卷,《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作十二卷,与今本相同。今本篇目为:《道原》、《精诚》、《九守》、《符言》

  • 上盐湾镇

    在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东南部。面积104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上盐湾,人口430。唐初在河湾处建村,因产小盐,得名盐湾。后为区别于镇川盐湾村,改名上盐湾。1950年设盐湾乡。1961年改上盐湾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设镇。主产玉米、小麦。有农机厂。210国道经此

  • 勇夫重闭

    重( ㄔㄨㄥˊ chóng )闭:内外门户层层关闭。 即使勇敢的人也要关闭内外门户。 表示保持警惕,有备无患。语出《左传.成公八年》:“晋侯使申公巫臣如吴,假道于莒。与渠丘公立于池上,曰:‘城已恶。’莒子曰:‘辟陋在夷,其孰以我为虞?’对曰:‘夫狡焉思启封疆以利社稷者,何国蔑有?唯然,故多大国矣。唯或思或纵也。勇夫重闭,况国乎?’”《资治通鉴.后晋纪.高祖天福六年》:“邺都富盛,国家藩屏。今主帅趣

  • 钧台

    一名夏台,又作均台。在今河南禹州市南。相传夏启曾于此大会诸侯,举行宴享。夏桀时囚汤于此。台下有陂,俗称钧台陂。今钧台旧址犹存,惟陂已成原野。 【检索钧台 ==>】 古籍全文检索:钧台     全站站内检索:钧台

  • 李筳

    【介绍】: 明河南汤阴人,字仲清。嘉靖十三年举人。二十年后,授南皮知县。其地只宜种高粱,上官以其匿盗,禁止种植,筵力请弛禁。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出为巩昌知府。为按察使所诬,罢归。 【李筳作品 ==>】 

  • 丁真永草

    南朝梁丁觇善隶书,南朝陈智永善草书,时人称“丁真永草”。后用以称赞人书法的工妙。唐.张怀瓘《书断》:“智永章草及草书入妙……丁觇亦善隶书,时人云:丁真永草。” 见“丁真楷草”。《五杂俎人部三》卷7:“陈丁觇善书,与智永齐名,时谓~。”

  • 蒙县

    ①秦置,属砀郡。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县北二十二里老蒙墙寺。汉属梁国。南朝宋为谯郡治。北齐废。 ②南朝宋侨置,属南梁郡。治所在今安徽寿县南。北魏属梁郡。隋开皇初废。 ③北魏置,为蒙郡治。治所在今安徽利辛县东北三十二里旧城。隋开皇初废。 ④南齐置,属永宁郡。治所在今

  • 二十四友

    《晋书.刘琨传》:“时征虏将军石崇河南金谷涧中有别庐,冠绝时辈,引致宾客,日以赋诗。琨预其间,文咏颇为当时所许。秘书监贾谧参管朝政,京师人士无不倾心。石崇、欧阳建、陆机、陆云之徒,并以文才降节事谧,琨兄弟亦在其间,号曰‘二十四友’。” 晋石崇和洛阳文士欧阳

  • 蚡冒

    【生卒】:?—前741 【介绍】: 东周初楚国国君。名熊。若敖孙。嗣父熊坎为君。在位正当周平王时,立十七年卒。 【蚡冒作品 ==>】 

  • 冬至日,潘牥作《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序》。

    序云:“(彭)征君与琼山为莫逆交,此集诗文若干首,皆征君手自纂集,又亲为审订,去其‘悲来笑矣’之类,得四十卷。……端平丙申日长至,文林郎、新镇南军节度推官潘牥序。”按,白玉蟾即葛长庚。长庚字如晦,闽清人。七岁能诗赋,十岁应童子科。父亡母嫁,弃家游海上,号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