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仪州
北宋太平兴国初以义州改名。治岑溪县(今市西南)。辖境相当今广西岑溪市地。属广南西路。熙宁四年(1071)废。
【检索南仪州 ==>】 古籍全文检索:南仪州 全站站内检索:南仪州
北宋太平兴国初以义州改名。治岑溪县(今市西南)。辖境相当今广西岑溪市地。属广南西路。熙宁四年(1071)废。
①又名雪山、玉屏山。在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清一统志松江府一》 “薛山” 条引 《吴地记》 云: “薛道约居此,故名。” ②即今山东枣庄市西北雪山。《明一统志》 卷23兖州府: 高山 “西有薛山,薛水源发二山之间”。《方舆纪要》 卷 32 滕县: 薛山 “在县东北四十里。
《魏书》卷七下《高祖纪》:六月,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言语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卷二一《咸阳王禧传》:“高祖引见朝臣,诏之曰:‘卿等欲令魏朝齐美于殷周,为令汉晋独擅于上代?’禧曰:‘陛下圣明御运,实愿迈迹前王。’高祖曰:‘若然,将以何事致之?为
元初改胡里改路置,属女直水达达路。治所在胡里改 (今黑龙江省依兰县)。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牡丹江中下游东岸一带。明改置忽儿海卫。元改胡里改路置,治今黑龙江省依兰县。明废。
述宾 未然,还没有成为事实。用以防止发生某种不利的事情。《三国志蜀书姜维传》:“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用于防患方面。→防患未然 未雨绸缪 ↔麻痹大意
源见“破斧缺斨”。《诗.豳风.破斧序》:“《破斧》,美周公也,周大夫以恶四国焉。”后用“破斧”为朝廷用兵平乱之典。明无名氏《鸣凤记.夏公命将》:“越裳未奏来重译,愿展《东山》、《破斧》功。”【词语破斧】 汉语词典:破斧
源见“瓮里醯鸡”。比喻狭小天地。元张宇《闲述》诗:“何如剖破醯鸡瓮,看取人间大有天。”【词语醯鸡瓮】 汉语词典:醯鸡瓮
《后汉书•王充列传》卷四十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书名。署朔奋编。书成于1911年。据编者自序,原拟编六种,每集二万余言,分集刊行,已编撰四集。本书为第三集,记载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军政府各项文告、命令、檄文、军歌,以及革命党人信札、传记等,并附有关人物像,其材料多摘录各报章杂志,编排凌乱,资料亦未注明出处。
【生卒】:?—1701 【介绍】: 清陕西绥德人,字见五。康熙十一年举人,累官至江西巡抚。所至多决疑狱。为杭州知府时,代民偿旗营债务。在江西时,闻淮、扬饥馑,率僚属捐米十万石赈之。 【马如龙作品 ==>】
旧时伊斯兰教宗教关系掩盖下的一种封建土地制度。又称“瓦甫地”。解放前主要流行于新疆南部维吾尔族农村。是察合台汗国秃黑鲁帖木儿统治时期(1347或1348—1363)任意将土地赐予伊禅派麻札(墓地)、哈尼卡等宗教设施而逐渐形成。最初存在于库车,后蔓延至轮台、阿克苏、叶尔羌(今莎车)、喀什噶尔(今喀什)和吐鲁番等地。在叶尔羌汗国中期,因密传军事情报功、整个喀什噶尔地区曾一度被划归伊斯哈克·瓦里所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