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莱州市

莱州市

在山东省东部,濒临莱州湾。烟台市代管。面积1878.1平方千米。人口85.9万。辖5街道办事处、11镇。市人民政府驻莱州城。战国为齐夜邑(掖邑)。西汉置掖县,为东莱郡治。北齐为光州及东莱郡治。隋开皇五年(585年)改光州置莱州,大业初改东莱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东莱郡为莱州。宋、金、元因之。明洪武九年(1376年)升莱州为府,为府治。清沿明制。1913年废府置掖县,属胶东道。1925年属莱胶道,1928年直属省。1940年属西海专区。1941年析南境置掖南县。1950年属莱阳专区。1956年掖南县并入。1958年属烟台专区。1967年属烟台地区。1983年属烟台市。1988年撤掖县建莱州市,由烟台市代管。地处胶东丘陵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部和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区,中部为山前岗地,西部和北部为冲积平原,西南部系滨海低地。有王河、沙河、朱桥河、南阳河、苏郭河和小沽河等,均属季节性河流。属南温带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花生、甘薯为主,兼种高粱、大豆、谷子、大白菜、生姜、大葱,另有花卉、药材等土特产品,为全国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小麦、玉米、大白菜、苹果苗木种培育和繁殖基地。矿产有金、银、铜、铁、菱镁石、滑石、大理石、磷灰石等。工业有采矿(黄金)、建材、纺织、服装、皮革、机械、电子、五金、酿造等门类。特产莱州啤酒、莱州玉雕、莱州特曲、“雪花白”大理石等。文朱、海莱、小莱、水夏等公路横穿东西,烟汕、三蓝、朱诸等公路纵贯南北;海庙、三山岛、虎头涯三大港口,连通烟台、大连、营口、天津等地。名胜古迹有云峰山魏碑石刻、大基山道士谷、毛纪墓、神仙洞、三山岛、芙蓉岛和西汉当利古城遗址、蒜园子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猜你喜欢

  • 阴盘县

    ①西汉置,治所在今甘肃灵台县境。东汉灵帝末年侨置于新丰县(今陕西临潼县东北十四里),属京兆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省入新丰县。太和九年(485)复置,迁治司马村(今临潼县东三十二里泠川河畔)。北周省入新丰县。 ②东汉改阴槃县置,属安定郡。治所在今陕西长武县西北二十

  • 张克公

    字介仲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举进士。大观中,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蔡京为相,与石公弼论其罪,京罢,克公改起居舍人,旋进中书舍入。官至吏部尚书,卒。赠资政殿学士。 【介绍】: 宋颍昌阳翟人,字介仲。第进士。徽宗大观中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蔡京再相,

  • 桃花洞

    源见“刘阮天台”。指男女幽会的仙境。五代和凝《天仙子》词:“翠娥双敛正含情,桃花洞,瑶台梦,一片春愁谁与共!”同“桃源洞”。唐钱起《送毕侍御谪居》诗:“桃花洞里举家去,此别相思复几春!”宋梅尧臣《次韵和吴长文舍人即事见寄》:“桃花洞远迷应久,杏树坛荒迹自传。”【词语桃花洞】   汉语词典:桃花洞

  • 学司

    国子学官通称。《陈书·袁宪传》: “时生徒对策,多行贿赂,文豪请具束修,(袁)君正曰: ‘我岂能用钱为儿买第耶? ’学司衔之。及宪试,争起剧难。”

  • 吴遽起义

    孙吴时鄱阳农民起义。嘉禾六年(公元237年),鄱阳(治今江西波阳东)人吴遽率领当地农民举行起义,杀死前来掠民为兵的中郎将周祗,连克数县。豫章(治今江西南昌)和庐陵(治今江西泰和西北)两郡农民纷起响应。三郡农民军联合作战。孙权派陆逊镇压,起义失败,吴遽投降。陆逊挑选义军强壮者八千多人,强制为兵。

  • 杜衍县

    西汉高帝七年(前200)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县西南二十三里。东汉废入宛县。古县名。西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封王翳为杜衍侯于此。后置县,治今河南省南阳市西南。属南阳郡。《后汉书·祭遵传》:东汉建武三年(27年)刘秀部将“祭遵引兵南击邓奉弟终于杜衍,破之”,即此。后废。

  • 陈昉

    宋江州德安人。试奉礼郎。十三世同居,长幼七百口,上下和睦,人无间言。建书楼延四方之士,乡里率化,争讼稀少。其家自南唐时即为立义门,免徭役,至宋太祖平江南后,仍诏免徭役。

  • 吴兰亭

    【介绍】: 清浙江归安人,字胥石。乾隆三十九年举人。稽古博闻,长于史学。有《五代史记纂误补》、《五代史笔记》、《南霅草堂集》。 【吴兰亭作品 ==>】 

  • 白芒岭

    即萌渚岭。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东南、贺县西北与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西南之萌渚岭。唐杜佑《通典州郡》:道州“有甿渚岭,今谓之白芒”。《明史地理志》 江华县:“西有白芒岭,即萌渚岭,五岭之第四岭也。” 古山名。又称甿渚岭。即今湖南省南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边界

  • 邛部州

    元代旧州名。北周、隋、唐为邛部郡、邛部县地。宋时岁贡名马、土产,封酋长为邛都王。部人称该地为邛部州,治乌弄城。原为“么些蛮”(今纳西族)居之。后乌蛮笃慕(仲由蒙)之裔据其地。元宪宗时内附。世祖至元元年(1264),设邛部川安抚招讨使,隶成都元帅府。十年(1273),割属罗罗斯宣慰司。二十一年(1284),改为州。明洪武十五年(1382),废州改隶建昌府。二十七年(1394),升为军民府,后仍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