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宋史·陈俊卿传》

《宋史·陈俊卿传》


宋史
原文
    陈俊卿,字应求,兴化人。绍兴八年,登进士第,授泉州观察推官。累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时灾异数见,金人侵轶之势已形。俊卿乃疏言:“张浚忠荩白首不渝窃闻谗言其阴有异志夫浚之得人心伏士论为其忠义有素反是则人将去之谁复与为变乎”疏入,未报,因请对,力言之,上始悟。数月,以浚守建康。又言:“内侍张去为阴沮用兵,且陈避敌计,摇成算,请按军法。”上曰:“卿可谓仁者之勇。”除权兵部侍郎。乾道元年,知建康府。逾年,授吏部尚书。受诏馆金使,遂拜同知枢密院事。时曾觌、龙大渊怙旧恩,窃威福,士大夫颇出其门。及俊卿馆伴,大渊副之,公见外,不交一语,大渊纳谒,亦谢不接。五年,曾觌官满当代,俊卿预请处以浙东总管。上曰:“觌意似不欲为此官。”俊卿曰:“前此陛下去二人,公论甚惬。愿捐私恩,伸公议。”觌怏怏而去。枢密承旨张说为亲戚求官,惮俊卿不敢言,会在告,请于右相虞允文,得之。俊卿闻敕已出,语吏留之。说皇恐来谢,允文亦愧,犹为之请,俊卿竟不与,说深憾之。吏部尚书汪应辰与允文议事不合,求去,俊卿数奏应辰刚毅正直,可为执政。上初然之,后竟出应辰守平江。自是上意向允文,而俊卿亦数求去。明年,以观文殿大学士帅福州。陛辞,犹劝上远佞亲贤,修政攘敌,泛使未可轻遣。淳熙八年,上章告老,以少师、魏国公致仕。十三年十一月薨,年七十四。上闻嗟悼,辍视朝,赠太保,命本路转运司给葬事,赐谥正献。
(节选自《宋史·陈俊卿传》,有删改)

译文
    陈俊卿字应求,兴化人。绍兴八年,陈俊卿考中进士,被授予泉州观察推官之职。经多次升迁为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当时灾祸的异象多次显现,金人入侵势态已经形成。陈俊卿于是上疏说:“张浚忠心耿耿,到老都不会改变,我私下听说有谗言讲他暗存异心。张浚之所以得人心,为士论所推服,是因为他一向忠诚、正义。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众人肯定要离开,谁还能和他共同应对变乱呢?”奏疏呈上后,未得到答复,于是他请求面见皇帝,竭力为他说话,皇上才醒悟。几个月后,皇上派张浚守卫建康。陈俊卿又进言说:“内侍张去为暗中阻挠用兵,并陈述躲避敌人的计谋,动摇已定下的计划,请依据军法查办。”皇上说:“你可以称得上有仁者的勇气。”陈俊卿被任命代理兵部侍郎。乾道元年陈俊卿为建康府知府。过了一年,被授予吏部尚书。陈俊卿受命招待金国使臣,于是拜任同知枢密院事。当时曾觌、龙大渊倚仗旧日皇恩,假借君王威福,士大夫多出自他们的门下。等到陈俊卿接受诏命招待陪同金使时,龙大渊担任他的副手,除了公事见面外,俊卿不和他不交谈一句话,龙大渊呈上名片拜见,陈俊卿也谢绝不接。乾道五年,曾觌任职期满应当轮换职位,陈俊卿预先请示让他任浙东总管。皇上说:“曾觌的意思似乎不想担任这个官职。”陈俊卿说:“在这之前陛下让龙大渊、曾觌二人离开,公众舆论非常满意。希望陛下抛弃私恩,伸张公义。”曾觌怏怏不乐地离开了。枢密承旨张说替亲戚谋求官职,害怕陈俊卿而不敢开口,恰巧陈俊卿在休假中,于是他向右相虞允文请求,得到了官职。陈俊卿听说敕令已经签出,吩咐官吏把它扣留下来。张说惶恐地来谢罪。虞允文也很惭愧,但还是为张说的亲戚请求,陈俊卿始终不答应,张说深恨他。吏部尚书汪应辰与虞允文议事意见不合,请求离朝,陈俊卿多次奏说汪应辰刚强正直,可以做执政官。皇上开始认为他说得对,后来最终让汪应辰出京任平江郡守。从这以后皇上意见偏向虞允文,陈俊卿也多次请求离朝。第二年,以观文殿大学士的身份任福州统帅。陈俊卿上朝辞行时,仍劝皇上远奸邪亲贤才,修明朝政,抵御外敌,一般的使者不可轻易派遣。淳熙八年,陈俊卿上书要求告老,以少师、魏国公之职退休。淳熙十三年十一月去世,享年七十四岁。皇上听到噩耗,叹息伤悼,停止上朝,追赠太保,令本路转运司办理丧葬事宜,赐予谥号“正献”。

《宋史·陈俊卿传》    

猜你喜欢

  • 司马晃

    ?—296 晋宗室。字子明。司马懿从孙。魏封武始亭侯,出为东莞太守。晋武帝受禅,封下邳王。孝友贞廉,谦虚下士,甚得宗室称誉。太康中拜尚书,迁右仆射。出为镇东将军、都督青、徐二州诸军事。惠帝即位,为车骑将军,加散骑常侍。贾后将诛杨骏,以其领护军,屯东掖门。元康元

  • 庄山

    即严道铜山。在今四川荥经县北。《汉书邓通传》:文帝“赐邓通蜀严道铜山”。《盐铁论》作严山。东汉避讳改庄为严。

  • 峡州路

    元至元十七年(1280)升峡州置。治夷陵县(今湖北宜昌市),属河南江北行省。辖境相当今湖北宜昌、宜都、长阳、远安等市、县地。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降为州,明洪武九年(1376)改为夷陵州。 【检索峡州路 ==>】 古籍全文检索:峡州路     全站站内检索:峡州路

  • 大何庄遗址

    中国黄河上游铜石并用时代的齐家文化遗址。位于甘肃永靖大何庄南部。其年代为公元前2000年左右。面积为53000平方米。1959年发掘。发现有房子、墓葬、“石圆圈”宗教遗迹与陶、石、骨、铜器等遗物。房子共七座,为长方形半地穴式建筑,白灰地面,中设圆形灶。房子周围有木柱洞

  • 三河口

    即今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西北三河口乡。清嘉庆《马边厅志略》作“三河场”。 集镇名。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东北部、北塘河两岸。属焦溪镇。人口1200。为原三河口镇人民政府驻地。三河口因北塘河、西沟河、申浦河交汇于此,故名。产稻、小麦、油菜籽、生猪、蚕茧等。有圆织机、

  • 裴家营镇

    在甘肃省古浪县东北部。面积123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裴家营村,人口1610。因明代设兵营驻防而得名。1949年前属永登县东山乡。1949年后建裴家营乡,属永登县东山区。1958年改钢铁公社,1959年并入大靖公社。1961年分设裴家营公社,1964年老城公社并入,1982年改

  • 孟格布禄

    【生卒】:?——1599姓纳喇。哈达部首领万之子。袭父职龙虎将军、左都督。与弟兄康古鲁、侄儿岱善三分万之遗业。先合康古鲁及叶赫部攻掠岱善,拒绝明朝调解。后又合叶赫、辉发诸部攻努尔哈赤部,屡被击败。万历二十七年被俘于努尔哈赤军中,与噶蓋谋划叛乱而被杀。

  • 孟子邻

    源见“孟母择邻”。喻指识书达礼的人家,多用为称美邻居之典。唐张九龄《与袁补阙寻蔡拾遗会此公出行后蔡有五韵诗见赠以此篇答焉》:“辙迹陈家巷,诗书孟子邻。”

  • 七里沟

    ①即七里港。在今江苏扬州市东北十里。《方舆纪要》卷23作“七里沟”。 ②在今江苏徐州市西北(或曰在九里山南)。《资治通鉴》:唐建中二年(781),“(信都)崇庆、(王)温攻彭城,二旬不能下,请益兵于(李)纳,纳遣其将石隐金将万人助之,与刘洽等相拒于七里沟”。即此。 ③在今

  • 马桥镇

    ①北宋置,属莘县。在今山东莘县北四十里马桥。②北宋置,属中江县。在今四川中江县东北六松乡文家桥村。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30中江县引眉山程建用《与苏子瞻书》云:“东江来自涪城,历马桥镇,过五成山,至玄武山下,入于南江。”③在今上海市闵行区南十六里马桥镇西四里。清同治《上海县志》卷1《镇市》:马桥镇在“县西南五十四里”。(1)古镇名。金置,在今山东省莘县北马桥。《金史·地理志》大名府莘县有马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