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满语

满语

我国满族曾经使用过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满语同蒙古语的关系比同突厥语的关系要近。从满文所反映的语音系统来看,满语固有的语音,有6个元音,19个辅音。复元音丰富。元音出现在一个词里,一方面有相互适应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有相互排斥的情况。根据这个语音特点,元音可分为阳性、阴性、中性。同性元音相互和谐,阳性、阴性元音相互排斥,中性元音可以出现在阳性、阴性元音的前后。辅音也有和谐的现象。软腭部位的塞音和擦音同小舌部位的塞音和擦音是对立的两类。同部位的音相互和谐,不同部位的音相互排斥。词的语音结构以开音节占优势。除状词和少数词以外,只有个别的辅音能出现在词末。极少数音不能出现在词首。根据语言类型分类,满语属粘着型语言。词的语法意义依靠在词干后粘着各种附加成分来表示。有数、格、时、态、体等粘附成份。由于粘附成分不如满一通古斯语族其他语言丰富,因此有些语法意义要使用分析形式和藉助于虚词。例如,满语动词没有人称附加成分,除了借助上下文和语境外,要用相应的名词、代词来说明实现动作的人称。由于格附加成分不多,因此在满一通古斯语族其他语言用格表示的语法意义,在满语里则使用后置词。状词非常丰富,在构成上很有特色。句子结构的成分相对固定。一般是主语在谓语前,修饰语在被修饰语前,宾语、补语在动词谓语前。由于满语的连词多,因此从句和主句相连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满语中有关狩猎、骑射和反映独特生活方式的词很有特色。满族统治阶级入主中原以后,在满语中又逐渐充实了有关文化教育、公文、官职衙署方面的词语。利用在词根后粘接构词附加成分是派生新词的重要手段,同时也采用词素与词素的复合,构成具有单一语义的合成词。满语从汉语中吸收了一批表达新事物、新概念的词,也仿造汉语词的模式创造了一批新词。也有一些词来自蒙古语,其中一部分词在蒙古语已经消失,但在满语中保存下来了。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满语逐渐衰落,现在满族已转用汉语,只有黑龙江省黑河市,富裕县、泰来县等少数满族村落的一些老年人还能讲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话语。满族有1599年创制的满文,1632年曾进行过重大的改革。辛亥革命以后,满族转用汉文。

猜你喜欢

  • 石光霁撰成《春秋书法钩玄》。

    石光霁《春秋书法钩玄序》:“钦遇圣朝平一万方,隆文教以基盛治。光雾叨蒙齿录,赞教成均,校文之隙,窃拟陆氏所纂之例,辑诸儒至当之论,编《五礼类要》六卷,以二百四十二年之书法汇而分之,萃而会之,俾原始要终,易以探讨。然文辞浩汗,学者未易得其指归。复掇要言,大书

  • 皇甫冲

    【生卒】:1490—1558 【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子浚。皇甫录长子。嘉靖七年举人。屡应会试不第。博览群籍,善骑射,好谈兵。有《己庚小志》、《几策》、《兵统》、《枕戈杂言》、《三峡山水记》、《子浚全集》。 【皇甫冲作品 ==>】 

  • 枕中丹

    同“枕中鸿宝”。《冷眼观》二四回:“若是文思迟钝的人,也不用念什么《文昌宝录》,服什么孔圣枕中丹。”【词语枕中丹】   汉语词典:枕中丹

  • 王绩弃六合丞归乡,作诗文以见志。

    王度《古镜记》:“大业十年,度弟勣(绩)自六合丞弃官归。”(《唐人小说》本,下同)《旧唐书》隐逸王绩传:“授扬州六合县丞,非其所好,弃官归乡里。”王绩有《解六合丞还》诗,作于本年弃官时。又有《无心子》文,序云:“东皋子始仕,以醉懦罢。乡人或诮之,东皋子不屑也,

  • 一席之地

    形容极小的一块地方。出自唐杨贵妃的事迹。杨贵妃(717-755年)名玉环,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人,开元二十四年入宫,天宝初被封为贵妃,深受唐玄宗宠幸。天宝九载(750年),因事触怒玄宗,被送至宫外。万年尉吉温入奏说:妇人家没有见识,触怒了圣上,但贵妃侍奉皇上已经很久了

  • 裴家冈镇

    即今安徽庐江县东南裴岗乡。清光绪《庐州府志》 卷3庐江县: 裴家冈镇在 “县东二十里”。

  • 玉津泉

    在今四川茂县西北较场乡南叠溪古城。《明一统志》卷73叠溪千户所:玉津泉“在所城外,以铁瓦石䰛缘坡接引,直抵城下,居民取汲甚利”。

  • 阿票

    全称阿克苏花票。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阿克苏设官钱局,印制发行洋纸花票4万两,同时官钱局又在省藩司印制油布花票3万两,面额皆为红钱四百文(合白银一两,主币)。三十三年(1907),又委津商聚兴永承办印制新油布花票2万两,面值亦为红钱400文。该票仅流通于阿克苏道属。

  • 崇仪使

    官名。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改闲厩使置,属西班诸司使。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咸平元年(998)定为同六品。元丰改制为正七品。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阶官,改武略大夫。 【检索崇仪使 ==>】 古籍全文检索:崇仪使     全站站内检索:崇仪使

  • 杨免堡

    在今山西河曲县南三十三里阳面村。《方舆纪要》卷40河曲县:杨免堡“南去石梯儿十里,堡北十里为得马水营,其西即黄河娘娘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