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王先谦七十生辰,瞿鸿禨等以文诗寿之。

王先谦七十生辰,瞿鸿禨等以文诗寿之。

《王先谦自定年谱》:“七月,余七十岁生辰……以文诗为寿者,义不可辞。谨备录之,用志友朋厚谊。……署湖南提学使李宝淦序云:‘夫世运之剥复,视乎人才之消长。道咸以来,祸变相乘,干戈戎狄,患气遍于海宇。赖圣天子振德育才,得贤人魁杰数十公,拨乱而反之正。而巨儒硕学,仍得以抱残守阙,优游弦诵,绍微言之坠绪,发思古之幽情,毅然以斯文之寄为己任,则我夫子葵园先生洵无憾焉。'”按:入民国,先谦以闭门著书为务,卒于民国六年,年七十六。叶德辉《葵园四种跋》:“长沙王阁学葵园太夫子,一代儒宗……公昔在湘,与湘绮先生有二王之目,身后之名,乃远出湘绮上。世之慕公者,咸以不得读公遗书为恨。知公学问文章,其感人之深,过于湘绮,固自有其本末也。”陈毅《虚受堂文集序》:“昔姚惜抱以理学名儒,类纂古文辞,主张后进,海内翕然,奉为圭臬。粤寇之乱,厥学浸微。吾师长沙祭酒,惄焉而忧,以学术之盛衰,引为有心世道君子之责。于是裒采乾、嘉、道、咸诸名人集,按类编次,续姚之书,而所自为各体古文,一以姚氏宗旨为归,而进求合乎先儒义理之学。先生固不欲以文名,而文必如先生,乃可谓独精者。先生之言曰:‘乾嘉巨儒,立汉学之名,低宋儒言义理为不足述。独惜抱以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一阙。义理为干,而后文有所附,考据有所归。故其为文,原流兼赅,粹然一出于醇雅。’夫先生于经、史、诸子、国朝掌故,皆尝钩稽参订,著有成书。固非不能以考据名世,而必若世之儢离傋霿、袭取宋学为高者,然而其扬榷惜抱立言如此,则先生之自任斯文,实重且远,而所以探讨义理、发之于古文辞者,皆吾党小子所得而略言之矣。”苏舆《虚受堂文集序》:“国朝桐城姚惜抱氏,为义理、考据、词章合一之说,借以融洽汉、宋门户,定文章之趣向。吾以谓考据以博古,义理以明道,此非姚氏之私言,即昌黎所自期,与其教人为文之旨,端在于是。然姚氏之文,沉潜古籍,于义理、考据为能兼综其全,故虽取法唐、宋,而能拔出一代。彼世之号为桐城派者,吾惑焉。……吾师葵园祭酒曩曾赓续桐城,纂次各家,固亦循唐、宋之轨辙。而其为文醇懿槃郁,独追古初,奄有众家之长,遏而积之,挹秦汉之精,而不掩其疏达之气,可谓极天下之智勇、祛文家之偏畸者。盖先生上自周、秦、两汉之书,下逮近代掌故之录,罔不纂述成书。既世之所推考据家,复以余事发为文章,根氐往籍,抽析新理,灿成统纪,各还分职,敛焉而弥闳,挹之而愈不尽。又其卫道爱国之诚,缱绻方寸,时见于意言之表,真有合于昌黎所云者。若其考核详密,源流毕赅,遣字积句,较量铢黍,视姚氏以下殆或过之已。”苏舆《虚受堂诗集序》:“吾师精研古学,著述登闳。自其少作诗,沧凉沉郁。中年宦游以来,乃更神明变化,奄有众美。而于身世之感,君国之大,学问之所系,伦纪之所关,指事切情,展卷如亲如先生者,固不仅以诗名。即其成就卓如,足以遐挹曩贤,俯式颓俗。视彼专家,抑何多让!……于少陵、东坡诸作,尤能暗诵无遗,即先生所得可知矣。”叶德辉《后序》:“余不喜言诗,而每闻先生论诗大旨,不主性灵,亦不主典实,欲以杜、苏、陆三家融冶一炉,而自成一子。于三家集中诗,十九可以背诵,无一句遗忘,则知其所得深矣。同时与湘绮先生并称二王,然湘绮摹拟六朝,耳目手足皆非己物,先生颇讽之。余亦附和先生,不韪湘绮也。大抵诗无论汉、魏、六朝、唐、宋,一朝有一朝之风气,一人有一人之本色,即以《三百篇》论,风、雅、颂体各不同,各国之风,亦自殊异。必悬一律,不许人轻犯,岂古人言志之义哉? 先生诗与湘绮异辙,而自有先生之真。今捐宾客已六七年,海内求其遗书,悬重金以待。若其诗文集,称者甚稀,则知世间无真知书者也。先生诗,削肤存液,刻核新深。得杜之神,运苏之气,含陆之吐,置之国朝集中,挺然拔秀,未有与之相似者也。世有诵先生诗者,必以余为知诗之甘苦矣,奚足为先生诗增重耶!”陈毅《先师长沙祭酒王先生墓表》:“自圣祖皇帝用学术齐一海内,东南文物,彬彬称极盛。于时吾乡不少魁奇卓绝之士,徒以湖外声气阻隔,无师说授受业,卒不显。及曾文正公以儒臣发湘中,子弟兵定大难,解甲偃武,进耆硕讲肄,拓局行省,镂经籍,湘人士始蔚起,得出而周旋乎当世。文正于学,经礼为邃,顾发摅其事业,未逞著述,第传其古文。其前船山王先生,在国初最号老师,说者已议其经卑疏,不及其论《通鉴》之精。文正同时有邵阳魏默深氏、新化邹叔绩氏,皆以朴学闻于世,然邹精而不博,魏博矣,其所为《诗书古微》,辨甚,亦非经师义法也。而二氏者,又皆在下位,徒不繁。于是先生以名卿大夫,起而振其衰,其诸斯文存亡绝续之交乎。”

猜你喜欢

  •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明.沈璟《义侠记.除凶》:“他自要去送性命,干俺甚事,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比喻只顾自己不管他人的个人主义、本位主义行为。亦作“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各人自扫檐前雪,莫管他家屋上霜”。明.张凤翼《灌园记.后识法章》:“进去罢,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金瓶梅》三四回:“那老者见不是话,低着头,一声儿没言语走了。正是各人自扫檐前雪,莫管他家屋上霜。”其他 比喻只管

  • 张学良旧居

    即张氏帅府。又称大帅府。在今辽宁沈阳市沈阳路二段文兴里。现建有张学良旧居陈列馆。

  • 完颜谩都本

    金宗室、将领。女真族。完颜氏。景祖乌古迺孙,虞国公麻颇长子。多谋善战,孝友恭谨。年15,隶军中,从攻窝卢欢。及系辽籍女真胡失答等为变自为质,从之归,中途计杀守者而还。随军攻宁江州,取黄龙府,破高永昌,取春、泰州,皆有功,为谋克。征讨岭东未服州郡,过土河东山,败其兵3千人。与猛安蒙葛、麻吉击奚、契丹于土河西,破其众9万人,复败奚众万余于阿邻甸,降其旁近居民。继以500骑破辽兵1千,生擒其将。与完颜阇

  • 刘弥正

    【生卒】:1157—1213【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退翁,号退斋。刘夙子。孝宗淳熙八年进士。知临川县,入为太常寺丞。时韩侂胄为相,使弥正行两淮议用铁钱,返极议其非,侂胄怒而不听。官终吏部侍郎。有《退斋遗稿》。 【刘弥正作品 ==>】 

  • 耆年硕德

    古称六十岁为“耆”,指年高。谓年老而德高望重。《晋书.苻生载记》:“耆年硕德,德侔尚父。”《周书.于谨传论》:“及谨以耆年硕德,誉重望高,礼备上庠,功歌司乐。” 并列 硕,大。年老而德高望重。《晋书苻生载记》:“~,德侔尚父。”△褒义。多用于赞颂老年人方面。

  • 抱终天之恨

    见“抱恨终天”。明张岱《越山五佚记黄琢山》:“谢康乐素有山水之癖,入山搜剔惟恐不深。而咫尺雁山,足迹不得一至,康乐有知,应~。” 【检索抱终天之恨 ==>】 古籍全文检索:抱终天之恨     全站站内检索:抱终天之恨

  • 好事之徒

    喜欢多事的人。《孔丛子.答问》:“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鲁迅《伪自由书.后记.黎烈文启事》:“可是中国真也还有好事之徒,竟有人不怕中暑的跑到真茹的‘望岁小农居’这洋楼底下去请教他了。” 偏正 喜好多事的人。《孔丛子答问》:“则世多~,皆非之罪也。”鲁

  • 桐油站

    元置,在今广东遂溪县西。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置,在今广东省遂溪县西。明初置为驿。后废。

  • 陶村

    集镇名。(1)在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东南部、滁河北岸。黄圩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850。因陶姓聚居得名。产稻、小麦。水产养殖业兴盛,水产品丰富。有机械修配、制扇等厂。有公路通乌衣镇接合宁公路。附近有明洪武年间兴建的黄庆圩,为市境内现存较大的古圩之一。(2)在安徽省南陵

  • 平阳寺镇

    在山东省邹城市西北部。面积40.6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平阳寺,人口2.5万。本为周代平阳城址,时名南平阳。明末建有古刹,遂更名平阳寺。1949年属凫山县第四区。1956年撤销凫山县,其第四区并入邹县为太平区。1958年属太平公社。1975年从太平公社析出成立平阳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