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良冶:善于冶炼的人。裘:皮袍。良弓:善于制弓的人。箕:簸箕。 善于冶炼和善于制弓的工匠的儿子,见其父辈冶碎金熔铸、弯竹木为弓,就根据这个道理学会补缀兽皮为裘,编制柳枝为箕。 表示受环境薰陶,子孙能继承父辈事业。 也表示事理相近,故能触类旁通。语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北魏.李彪《求复修国史表》:“若夫良冶之子,善知为裘;良弓之子,善知为箕。物岂有定,习惯则知耳。”也引作〔良弓之子,必学为箕,良冶之子,必学为裘〕。《儿女英雄传》三七回:“他说了这两句,便打着京腔说道:‘顾这叫作良弓之子,必学为箕;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这都是老先生的庭训,兄弟何功之有,惭愧惭愧!’”清.李渔《闲情偶寄.声容部.习技第四》:“古人立法,常有事在此而意在彼者,如良弓之子,先学为箕;良冶之子,先学为裘。妇子之学歌舞,即弓冶之学箕裘也。”


猜你喜欢

  • 张忻

    【生卒】:?—1658 【介绍】: 明末清初山东掖县人。明天启五年进士。在明自知县累擢至刑部尚书。崇祯末降李自成。清顺治二年,以荐起用,授兵部左侍郎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天津。四年,以病致仕。 【张忻作品 ==>】 

  • 吏曹清吏司

    官署名。明永乐元年(1403)置,北京行部所属六曹清吏司之一。设郎中、员外郎、主事主其事。十八年迁都北京,遂罢。 【检索吏曹清吏司 ==>】 古籍全文检索:吏曹清吏司     全站站内检索:吏曹清吏司

  • 胡谊

    【生卒】:1159—1232宋庆元府奉化人,字正之,号观省佚翁。胡谦弟。师事袁燮,文学为乡里表式。有《尚书释疑》、《观省杂著》。

  • 孙汲

    【介绍】: 宋袁州分宜人,字公善。为朝散郎,监司知其才,以吉州素号剧繁,檄权知州事,居不越月,境内称治。时黄庭坚知太和,作诗赞之。 【孙汲作品 ==>】 

  • 于都斤山

    亦作都斤山、乌德犍山。即今蒙古国西南之杭爱山。《周书突厥传》:“可汗恒处于都斤山,牙帐东开,盖敬日之所出也。” 古山名。见于《通典边防》。又作都斤山(《隋书北狄传》、《太平寰宇记》)、郁督军山(两《唐书》)、乌德健山(《旧唐书》)、乌德鞬山(《新唐书》)、乌德犍山

  • 东库

    官库名。唐置,属左藏,见“左藏署令丞”。

  • 曾乾亨

    【生卒】:1538—1594 【介绍】: 明江西吉水人,字于健。万历五年进士。授合肥知县。迁御史。十八年冬,兼监察御史,阅视大同边务。劾罢总兵官以下十余人,奏边备事宜,均切中机要。寻进大理少卿,以论救赵南星事,语侵执政,引疾归。 【曾乾亨作品 ==>】 

  • 鹦鹉学舌

    鹦鹉:一种能学人发音的鸟。《景德传灯录.越州大殊慧海和尚》:“如鹦鹉学人语,话自语不得,为无智慧故。”后因以“鹦鹉学舌”比喻跟着人家搬嘴学话。多含贬义。端木蕻良《曹雪芹》二三:“太监们不解皇上的意思,只是鹦鹉学舌一般,也重复着说:‘回来!’一字不多,一字不

  • 建业水

    《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记载三国时吴国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建业:吴国的都城,今南京市江宁县。吴君孙皓将首都由建业迁陡武昌,江东百姓溯流供给,深以为苦,故有此童谣。后用作怀念故乡的典故。南朝陈.江总《秋日登广州城南楼》诗:“徒怀建业水,复思洛阳宫。”【词语建业水】   汉语词典:建业水

  • 魏明郡

    北魏置,治所在汉阳县 (今陕西紫阳县西北汉城乡)。辖境相当今陕西紫阳县西北部地。北周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