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nǎng

【音】 今安徽颍上县曩郢村,此姓音狼(Lánɡ),系方言音。【源】 ①见《姓苑》(15,21,24)。②云南夷酋姓刀、罕、曩者甚多,见明沈德符《野获编》(86)。今云南傣(164,165)、阿昌(142)等民族均有此姓。③蜀有曩氏,夷姓,见《姓氏急就篇》(17,62)。④蒙古人姓(15,21)。【望】 蜀郡(17,418)。【布】 安徽淮南(362)、颍上、上海(91)、云南等地均有此姓。【人】 曩秉彝,元时蒙古人,进士,官至河南省参政(15,21)。曩光,明时云南镇康州土司,傣族,永乐中升镇康州知州(436)。


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①汉族姓氏,唯不得其源也。元代有曩秉彝,举进士,官至河南省参政。②现行阿昌族姓,今云南之潞西有分布。自称“喇炸”,意为 “连结”,与梁、郎、等姓同源。 见 《中国人的姓名·阿昌族》。 ③ 《姓氏考略》 注引 《姓氏急就篇·注》 云: “蜀有曩氏,世传严君平易。”

宋代有曩霄; 明代有曩璧。

猜你喜欢

  • 十七日,王峻卒,年五十八。

    据钱大昕《江西道监察御史王先生墓志铭》(《潜研堂文集》卷四三)。《墓志铭》云:“尤精地理之学,谈九州山川形势,曲折向背,虽足迹所未到,咸膫如指掌。尝谓《水经》正文与注混淆,欲一一厘正之。而唐以后水道之变迁,地名之同异,郦《注》所未及者,则摭正史及传记、小说

  • 官名。春秋战国置。① 下级军吏。《墨子·迎敌祠》: “校自门左、先以挥,木石继之。”孙诒让注: “校,盖军部曲吏。”②掌驾车马。同“校人”。《荀子·哀公》: “三日而校来谒,曰: ‘东野毕之马失。两骖列、西服八厩’。”③官员通称。《广雅·释宫》:“校,官也。”④教育机构之一。周朝为乡学,汉朝为侯国之学。《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郑人游于乡校。”《正韵》: “校,乡学为校。”《汉书·平帝纪》:“郡

  • 直刺

    清朝直隶州知州之别称。以知州别称刺史,故名。

  • 防微虑远

    谓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头的时候,就加以防止,并熟虑长远之计。唐.郑亚《唐丞相太尉卫国公李德裕会昌一品制集序》:“由是洞启宸衷,大破群议,运筹制胜,举无遗策,防微虑远,必契神机。”宋.朱熹《辞免焕章阁待制侍讲奏状二》:“至于万机之暇,博延儒臣,早夜孜孜,专意讲学

  • 张芹

    【生卒】:1466—1541 【介绍】: 明江西峡江人,字文林,号歉庵。弘治十五年进士。授福建推官。正德中召为南京御史,弹劾不避权贵。嘉靖初迁浙江海道副使,历浙江布政使。有《备遗录》。 【张芹作品 ==>】 

  • 沈传师

    【生卒】:777—835【介绍】:字子言,行八。传奇作家沈既济子。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少为杜佑所重,贞元二十一年(805)进士,又中制科。授太子校书郎,累官至吏部侍郎。长于史学,工书能诗,与白居易等人有唱和。新、旧《唐书》有传。《全唐诗》收诗5首,《全唐诗补编·续拾》补2首。

  • 蒋子慎

    唐常州义兴人。与高智周善。传有客尝视两人,以为高位极人臣而嗣少弱,蒋宦不达而后且兴,后果如其言。官终达安尉。

  • 郝镒

    【生卒】:1458—1506 【介绍】: 明河间府河间人,字廷重。成化二十年进士。授天长知县,教民种麦,大获。弘治时,征为南京监察御史,官至庆阳知府。在府教民树艺,召工烧制砖瓦,造房屋,弃穴居。治行称最。 【郝镒作品 ==>】 

  • 无端又渡桑乾水,却望并州似故乡

    【介绍】:刘皂《旅次朔方》诗句。二句极写久客异乡的厌倦感伤之情。作者故乡在咸阳(今属陕西),久客并州(今山西太原)。今又北渡桑乾河,回望并州,又似故乡矣。“似”而非“是”,妙。黄生日:“在并州且忆故乡,今渡桑乾,望并州已如故乡之远,况故乡更在并州之外乎?必找此句,言外意始尽。久客不归,复而远适,语意殊悲怨。”(《唐诗摘抄》)

  • 韦叔夏

    明经入仕,官至国子祭酒,封沛国郡公。精通《三礼》,著有《五礼要记》三十卷。(198下/4964,参见《新唐书》)【生卒】:?—707唐京兆万年人。韦安石兄。擢明经第。精通《三礼》。高宗调露时,累拜太常博士。帝卒,山陵旧仪多废缺,叔夏与贾大隐、裴守真等草创撰定,进春官员外郎。武则天享明堂,凡所沿改,皆叔夏等所裁讨,每立一议,众咨服之。历迁成均司业、春官侍郎。中宗复位,转太常少卿。官终国子祭酒。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