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沈丘县

沈丘县

①隋末置,属邥州。治所即今安徽临泉县。唐初属颍州,后省入汝阴县。神龙二年(706)复置,仍属颍州。北宋政和四年(1114)属顺昌府。金仍属颍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废。寻复置。明洪武初废。

②明弘治十年(1497)以乳香台巡检司置,属陈州。治所在今河南沈丘县东南五十四里老城镇。清属陈州府。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50年徙治今沈丘县(槐店)。


(1)古县名。唐神龙二年(706年)置,治今安徽省临泉县。属颍州。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废,后复置。明洪武初又废,弘治十年(1497年)复置,移治今河南省沈丘县东南旧沈丘。(2)今县名。在河南省东部,东、南与安徽省交界。属周口市。面积 1007 平方千米。人口122.6万。辖10镇、11乡。县人民政府驻槐店回族镇。春秋为项国。秦置项县,治今沈丘县城,属陈郡。西汉置汝南郡。三国魏、西晋因之。东魏天平二年(535年)改项县为秣陵县。隋开皇三年(583年)改秣陵县为项城县。唐属陈州。蒙古至元初项城县废入商水县,寻复置。明宣德三年(1428年)黄河泛滥,项城县迁治殄寇镇(今项城市区南老城)。弘治十年(1497年)侨置沈丘县(故址在今安徽临泉县,秦为寝县,唐改沈丘县),治乳香台(今沈丘县城东南老城),因此地春秋时为楚之寝(一作“沈”)丘邑地,故名。《太平寰宇记》颍州沈丘县:“沈丘在县南一百步,春秋或作寝丘,因丘立县。”属陈州。清属陈州府。1913年属豫东道,1914年属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淮阳专区。1950年县人民政府由老城迁至槐店(即今沈丘县城)。1953年属商丘专区,1958年属开封专区,1961年属商丘专区,1965年属周口专区,1969年属周口地区,2000年属周口市。地处黄淮平原,地势平坦,沙颍河、泉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有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芝麻等。工业有食品、机械、纺织、建材、印刷、酿酒、皮鞋等。漯阜铁路和洛界、商临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冢子湖、青堌堆遗址、贾逵墓、侯三冢、姬缭冢、乳香台等。


猜你喜欢

  • 三千击浪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庄周在《逍遥游》篇中,描写大鹏鸟迁徙南冥时,气势磅礴,能扶摇直上飞腾,能水击三千里。后用为比喻壮举之典。唐.李隆基《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三千初击浪,九万欲抟空。”

  • 左锡嘉(183l—1895)卒,年六十五。

    《晚晴簃诗汇》卷一百八十八收其诗十四首,诗话云:“冰如多才艺,归曾氏后,诸子女秉母教,皆工诗画,为世所艳称。夫殉难,扶槥归蜀,过叉鱼滩大风几覆舟,冰如抚棺号天泣血,风遽止,得无恙。自绘《孤舟入蜀图》,海内名流题咏甚众。”

  • 钱桂仁

    ?—1866 清安徽桐城人,一名得胜,又名贵仁、安邦、百顺。地主。参加太平军后,隶李秀成部。咸丰十年(1860)任慷天燕,守常熟、昭文。十一年与苏州守将熊万荃、降将李文炳等私通清军,谋叛未逞。同治元年(1862)迭升慎天安、慎天义、佐将、朝将、主将,仍谋降清,由于部将骆国忠

  • 黄岗山镇

    在江西省铅山县南部、武夷山北麓。面积236平方千米。人口 7440。 镇人民政府驻石垄,人口1400。以石垄地片得名。镇以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为名。1950年属六区石垄、篁村等乡,1957年属武夷山综合垦殖场。1997年武夷山垦殖场改制设立黄岗山镇和武夷山镇。产稻、茶叶、竹笋、红芽

  • 副君

    指太子。《汉书·疏广传》:“太子国储副君,师友必于天下英俊,不宜独亲外家许氏。”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诗集八首·平原侯植》:“副君命饮宴,欢娱与怀抱。”太子的称谓。《文心雕龙·时序篇》谓曹丕“以副君之重,妙善词赋。”

  • 刘叔宗

    【生卒】:?—535【介绍】: 北魏末乐陵平昌人,字元纂。举秀才,迁沧州治中。孝庄帝永安中为谏议大夫。后随高昂兄弟据冀州。高欢任之为廷尉少卿。东魏孝静帝天平初迁光禄大夫。 【刘叔宗作品 ==>】 

  • 堂备卷

    科举考试用语。清代指乡试中以备录取之卷。清制,各省乡试考官在发榜前,还要在未录取试卷内找一些尚可之卷作为备用卷,内批“堂”字或“堂备”字,以备写榜时忽遇取中卷内有问题仓猝撤去,得以临时补入。此类考卷即为“堂备卷”。 【检索堂备卷 ==>】 古籍全文检索:堂备卷

  • 王昶访董元度。

    王昶《蒲褐山房诗话》:“乾隆丙午冬,余以人觐过保定,曲江适主莲池书院,往访之,则已颓然老矣。仕途偃蹇,连蜷而殁,故其诗清婉中多感慨之作。”(《湖海诗传》卷一四)元度时年七十八岁,此后事迹未详。《晚晴簃诗汇》卷八一:“曲江诗和平尔雅,不为绮靡浮艳之态,亦无钩章

  • 程番府

    明成化十二年 (1476) 分贵州宣慰司置,属贵州布政司。治所在程番长官司 (今贵州惠水县)。隆庆二年 (1568) 移治今贵州贵阳市,三年 (1569)改为贵阳府。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置,治程番长官司(今贵州惠水县)。辖境相当今贵州省贵阳、开阳、惠水、长顺、修文、息烽、贵定、龙里、罗甸等市县。隆庆二年(1568年)移治今贵州省贵阳市。次年改贵阳府。

  • 延绥镇

    亦名榆林镇。明九边之一。初治绥德州(今陕西绥德县),成化七年(1471)移治榆林卫(今陕西榆林市)。此后通称榆林镇。防地东至黄河,西达定边营(今陕西定边县)。分为东、中、西三路。清雍正二年(1724)废。 明九边之一。初治绥德州(今陕西绥德县),成化七年(1471年)移治榆林卫(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