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潘尼约于此年生(250 ?—311)。

潘尼约于此年生(250 ?—311)。

按,生年未详,《晋书•潘尼列传》卷五十五云:“永嘉中,迁太常卿。洛阳将没,携家属东出城皋,欲还乡里。道遇贼,不得前。病卒于坞壁,年六十余。”《晋书•怀帝纪》卷五谓永嘉五年(311)六月刘耀攻陷京师,“洛阳将没”即此前不久事。潘尼此“年六十余”,如为六十二,则生于此年。潘尼,字正叔,荣阳中牟(今属河南)人。潘岳从子。少有清才,与潘岳俱以文章见知。性静退不竞,唯以勤学著述为事。曾著《安身论》以明所守。初应州辟,后辞。太康中,举秀才,为太常博士。历高陆令、淮南王允镇东参军。元康初,拜太子舍人,上《释奠颂》。后为齐王同参军,兼管书记。封安昌公。历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侍中秘书监。永兴末,为中书令永嘉中,迁太常卿。病卒于坞壁,年六十余。(《晋书•潘尼列传》卷五十五)《隋书•经籍志》卷三十五:“晋太常《潘尼集》十卷。”张溥辑有《潘太常集》。严可均《全晋文》卷九十四、九十五收其文二十六篇。丁福保《全晋诗》卷四收其诗二十四首。张溥:“史称潘正叔‘著论究人道之纲,裁箴悬乘舆之鉴’,此二文者,非徒龙甲凤毛,亦其生平所以自立也。元康荐乱,八王斗争,从父安仁,一门罹酷,正叔知几,归扫坟墓,后得封公显职,寿终坞壁。当安仁初任河阳,赠诗祖道,美其天姿。刑谬之后,树碑纪事,增恸覆醢。其于叔父情笃,犹中郎也。存没异路,荣辱天壤,逃死须臾之间,垂声三王之际,至今诵《闻居》者,笑黄门之干没,读《安身》者,重太常之居正,人物短长,亦悬祸福,泉下嘿嘿,乌谁雌雄。即有不平,能更收召魂魄,抗眉争列哉。傅长虞会定九品,正叔作诗规之,其为人也,无诡随,其为文也,无戏谑,大致类然。若琴有八分之书,赋著《琉璃之盌》,适文人余韵也。”(《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潘太常集题词》

猜你喜欢

  • 康伟然

    【介绍】: 清福建漳州人,字中江。拔贡生。官罗源县教谕,迁兴化府教授。雍正间撰有《黌祀纪迹》。 【康伟然作品 ==>】 

  • 记室督

    官名。西晋置。诸公及开府位从公加兵者属官,给侍一人,位在主簿下。赵王伦为相国,曾置四人。职掌同州郡记室官,掌记录、文书缮写。官名。晋设此官,掌章表书记文檄等。《晋书·职官》:“诸公及开府位从公加兵者……主簿、记室督各一人。”“诸公及开府位从公为持节都督……主簿记室督、祭酒、掾属、舍人如常加兵公制。”

  • 天桥峡

    在今山西省河曲县南。上阔十二丈五尺,中阔七丈,下阔八丈五尺,共长九十丈。黄河流经其中。冬月积冰成桥,俗谓之天桥。明议建桥于此。

  • 钊田墟

    即今江西上高县西南四十二里钊田街。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6:瑞州府上高县西南有钊田。

  • 定远西还

    源见“玉关人老”。指将帅官员出使或任职边地时久而返回。金 邓千江《望海潮.献张六太尉》词:“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令,上将斋坛。” 【典源】 《东观汉记班超》:“ (班)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上疏曰:‘臣常恐年衰,奄忽僵仆,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 完颜乌古迺

    【生卒】:1021——1074 石鲁子。相继统一女真白山、耶悔、统门、耶懒、土骨论等部落,形成部落联盟。受辽封为生女真节度使,金人称都太师。设官属,立纲纪;引入铁器,打造器械,军事实力有所增强。金熙宗时,谥惠桓皇帝,庙号景祖。 【完颜乌古迺作品 ==>】 

  • 画一法

    《史记.曹相国世家》:“参为相国,出入三年……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西汉初萧何制法严明,百姓曾以“画一”称赞其所定之法。后人遂以“画一法”喻颂古代贤人所定的法令。 唐.李牧《感怀诗一首》:“因隳画一法

  • 陆云公

    【生卒】:511—547 【介绍】: 南朝梁吴郡吴人,字子龙。陆闲孙。幼读《论语》、《毛诗》、《汉书》。好学有才思,州举秀才,累迁诸王行参军。武帝召为尚书仪曹郎,累迁中书黄门郎,兼掌著作。善弈棋。有集。 【陆云公作品 ==>】 

  • 李绍贤

    字崇德,盱眙(今属安徽)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行人。曾颁诏书至徐州,监仓中使坐首席,绍贤立即命撤其席,中使愕然去。谏帝南巡,被杖死。世宗立,赠御史。 【生卒】:1481—1519 【介绍】: 明庐州府巢县人,字崇德。正德十二年进士,除行人,笃学敦行。抗疏谏武宗南

  • 冯从吾

    字仲好,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改庶吉士,授御史。抗章指责帝郊庙不亲自去,朝讲不到位,章奏留中不发。帝大怒,欲廷杖。适逢仁圣太后寿辰,阁臣极力劝解得免。告归。起巡长芦盐政。洁己惠商,奸宄敛迹。帝大黜两京言官,犹以前疏故,革职。他长期有志于濂、洛之学,归家二十五年,造诣益邃。天启时累升左副都御史。与邹元标共建“首善书院”,集同志讲学其中,被朱童蒙诋劾,上疏引退归,召拜工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