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掌中珠

掌中珠

《乐府诗集》卷三十晋.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昔君与我,如影如形;何意一去,心如流星。”

古代诗歌中常以掌上明珠比喻极为珍爱之物。后遂用以喻指最亲爱的人。

唐.杜甫《戏作寄上汉中王二首》其一:“云里不闻双雁过,掌中贪见一珠新。”借以喻指汉中王的初生婴儿。唐.耿湋《省试骊珠诗》:“掌上星初满,盘中月正孤。”唐.李德裕《送张中丞入台从事》:“夜珠先去握,芳桂乍辞荫。”此以“夜珠去握”比喻张氏离去。


猜你喜欢

  • 温禺鞮王

    匈奴官名。分左、右,与左右日逐王、左右渐将王,统称六角。见《后汉书·南匈奴传》。汉时匈奴王名,简称“温禺”,详“温禺”条。

  • 辩道论

    书名。三国魏曹植著。载《广弘明集》卷五。以驳斥“神仙之书,道家(指道教)之言”为宗旨,故名。认为人之“寿命长短,骨体强劣”,皆因其作为而异,“善养者终之,劳扰者半之,虚用者殀(夭)之”,而无长生不死之理。对桓谭相信“灾异变怪”而“畏天戒”的主张,表示异议,根

  • 包立身

    【介绍】: 清浙江诸暨人,农家子,有膂力。咸丰十一年太平军破绍兴、诸暨。围其村,立身焚香默坐,自谓能以符咒破敌,中炮死。 【包立身作品 ==>】 

  • 五代十国

    朝代合称。“五代”是指公元907年唐亡之后,中国北方中原地区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短暂的封建王朝。“十国”是指五代时期在中国南方和北方山西地区先后存在的吴、南唐、前蜀、后蜀、吴越、楚、闽、南汉、南平(又称荆南)、北汉等十个政权。“五代十国

  • 应沣

    【介绍】: 清浙江海宁人,字仔传,号藕庄。乾隆间官训导。诗古文渊源有自,书法遒劲,一宗鍾、王,至老精进不懈。 【应沣作品 ==>】 

  • 水利局

    官署名。民国初,中央设水利局,各地方设分局,掌管水利、沿岸垦辟及河道疏浚等事。

  • 南明

    明亡后,其宗室在南方相继建立政权,史称南明。即福王朱由崧在南京所建弘光政权(1644—1645);唐王朱聿键在福州所建隆武政权(1645—1646);鲁王朱以海在绍兴所建鲁王监国政权(1645—1653);桂王朱由榔在肇庆所建永历政权(1646—1661);唐王弟朱聿��在广州所建绍武

  • 隆恩旷典

    稀有难逢的厚恩。《隋唐演义》一六回:“老爷隆恩旷典,着众婢子出来择配,以了终身,也是千古奇逢,难得的快事。” 并列 少有的厚恩。《隋唐演义》16回:“老爷~,着众婢子出来择配,以了终身,也是千古奇逢,难得的快事。”△用于恩惠。↔滴水之恩

  • 羽庭集

    书名。元刘仁本撰。六卷。仁本,字德元,黄岩(今浙江台州)人,一作天台人。以进士乙科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入方国珍幕。方国珍兵败,仁本为朱元璋将朱亮祖所俘,鞭背溃烂死。其诗文原为十卷,已佚。《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录出,厘为诗四卷,文二卷。通行有清道光二

  • 巴燕戎山

    亦作摆羊戎山。古名拔延山,明以后改名。即今青海化隆县北之拉鸡山。明万历《西宁卫志》:正德十四年(1519),“革咂部番镇南温古六失加侵掠洪化寺,兵备副使高显、守备杨佑率兵袭至摆羊戎山,破之”。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