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殷商古国,在今山西长治市西北四里。后为周所并。《尚书·西伯勘黎》: “西伯既勘黎。” 《吕氏春秋·慎大览》: 周武王 “封帝尧之后于黎”。即此。《汉书·地理志》 上党郡壶关县注引应劭曰: “黎,侯国也。今黎亭是。” 后为狄所灭。《左传》: 宣公十五年 (前594),“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国还”。据 《元和志》 卷15潞州黎城县: “古黎国,《春秋》 曰晋荀林父灭潞,立黎侯而还。今县东十八里黎侯城是也。” 此为晋重立之黎国,在今黎城县东北十八里。

②战国赵邑。在今河南浚县东。《战国策·赵策三》: “赵以公子郚为质于秦,而请内焦、黎、牛狐之城,以易蔺、离石、祁于赵。”


(1)古国名。(1)又作耆。商、周时方国。在今山西省长治市西南。《尚书·西伯勘黎》:“西伯(周文王)既戡黎”,即此。春秋时徙至今山西省黎城县东北。《左传》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返。”(2)在今山东省郓城县西。(2)古邑名。战国赵邑。在今河南省浚县东。《战国策·赵策三》:“赵背秦,不予焦、黎、牛狐。”


猜你喜欢

  • 傅昜川

    即傅阳川。《汉书·地理志》 豫章郡历陵县: “傅昜山、傅昜川在南,古文为傅浅原。” 汉历陵县治所在今江西德安县东。“昜” 古 “陽 (阳)”字。古水名。“昜”古“陽(阳)”字。“傅”或作“敷”;作“博”乃传写之误。《汉书·地理志》豫章郡历陵县:“傅昜山、傅昜川在南。”又作“敷浅水”(《太平寰宇记》)。源出今江西省德安县西北,东南流过县南,注入鄱阳湖。

  • 安吴渡

    即今安徽泾县西南安吴乡。清嘉庆《泾县志》卷2:安吴市“在县西五十里落星潭东安吴渡口,即旧安吴县址”。

  • 易顺鼎在上海自序《摩围阁词》。

    序谓:“近世善言词者,推武进张皋文。皋文言词以比兴为主,于古人所作,必合以当时情事,而知其用心。今年春,余受业南皮张先生之门,先生于学,靡所不窥,而论词则笃守皋文家法。临别前一宵,犹畅论此旨,比归而识之日:词非小技,乐之遗也。先王立教,节之以礼,和之以乐。

  • 曷术

    见“曷术部”(1625页)。

  • 剖竹出守

    《文选》卷二十六南朝宋.谢灵运《过始宁墅》:“剖竹守沧海,枉帆过旧山。”唐.李善注:“《汉书》曰:‘初与郡守为使符。’《说文》曰:‘符信,汉制以竹,分而相合。’”南朝宋.谢灵运《过始宁墅》有“剖竹守沧海”句。汉制,任命郡守分竹符朝廷及郡各半以为信。后遂用为出任州郡地方官之典。唐.黄滔《绛州郑尚书》诗:“剖竹已知垂凤食,摘珠何必到龙宫。”

  • 王真

    上党(治今山西长子)人。善养生,年近百岁而貌似五十。史称王真同乡郝孟节可口含枣核,五到十年不吃饭;又可以不呼吸、不动身,持续百日到半年。后被曹操命掌诸方士。

  • 怯烈氏

    拜住之母。二十二岁守寡。对拜住要求很严,使其深自克责。后封为东平王夫人。

  • 昆阳

    见“昆阳功业”。

  • 燕王台

    同“燕台”。唐高適《酬裴员外以诗代书》:“题诗碣石馆,纵酒燕王台。”唐高骈《留别彰德军从事范校书》诗:“匹马东归羡知己,燕王台上结交新。”【词语燕王台】   汉语词典:燕王台

  • 川北道

    清代四川省五分巡道之一。驻保宁府(治今阆中县)。辖保宁、顺庆、潼川三府。参见“川西道”。 【检索川北道 ==>】 古籍全文检索:川北道     全站站内检索:川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