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史记·朝鲜列传》

《史记·朝鲜列传》


史记
原文
    朝鲜王满者,故燕人也。会孝惠、高后时天下初定,辽东太守即约满为外臣,都王险,保塞外蛮夷,无使盗边。天子募罪人击朝鲜。其秋,遣楼船将军杨仆从齐浮渤海,兵五万人;左将军荀彘出辽东,讨右渠。右渠发兵距险。左将军卒正多率辽东兵先纵,败散,多还走,坐法斩。楼船将军将齐兵七千人先至王险。右渠城守,窥知楼船军少,即出城击楼船,楼船军败散走。将军杨仆失其众,遁山中十馀日,稍求收散卒,复聚。左将军击朝鲜浿水西军,未能破自前。天子为两将未有利,乃使卫山因兵威往谕右渠。右渠见使者顿首谢:“原降,恐两将诈杀臣;今见信节,请服降。”遣太子入谢,献马五千匹,及馈军粮。人众万馀,持兵,方渡浿水,使者及左将军疑其为变,谓太子已服降,宜命人毋持兵。太子亦疑使者左将军诈杀之,遂不渡浿水,复引归。左将军素侍中,幸,将燕代卒,悍,乘胜,军多骄。楼船将齐卒入海固已多败亡其先与右渠战因辱亡卒卒皆恐将心惭其围右渠常持和节左将军急击之,朝鲜大臣乃阴间使人私约降楼船,往来言,尚未肯决。左将军数与楼船期战,楼船欲急就其约,不会;左将军亦使人求间郤降下朝鲜,朝鲜不肯,心附楼船。以故两将不相能。左将军心意楼船前有失军罪,今与朝鲜私善而又不降,疑其有反计,未敢发。天子曰将率不能,前使卫山谕降右渠,右渠遣太子,山使不能剸决,与左将军计相误,卒沮约。今两将围城,又乖异,以故久不决。使济南太守公孙遂往之,有便宜得以从事。遂至,左将军曰:“朝鲜当下久矣,不下者有状。”言楼船数期不会,具以素所意告遂,曰:“今如此不取,恐为大害,非独楼船,又且与朝鲜共灭吾军。”遂亦以为然,而以节召楼船将军入左将军营计事,即命左将军麾下执捕楼船将军,并其军,以报天子。左将军已并两军,即急击朝鲜。遂定朝鲜。
(节选自《史记·朝鲜列传》)

译文
    朝鲜王卫满,原是燕国人。正当汉惠帝和高后时代,天下刚刚安定,辽东郡的太守就约定卫满做汉朝的外臣,建都在王险城,保护边塞以外的蛮夷,不要让他们到边境来骚扰抢夺。汉朝天子下令招募被赦免罪过的犯人去攻打朝鲜。这年秋天,汉朝派楼船将军杨仆从齐地乘船渡过渤海,共率领五万大兵;左将军荀彘率兵走出辽东郡,去讨伐右渠。右渠调兵据守在险要的地方,抵抗汉朝军队。左将军卒正多率辽东兵进击敌人,结果队伍失败而走散,多数人跑回来,因犯了军法而被杀。楼船将军率领齐地兵士七千人,首先到达王险城。右渠守城,探听到楼船将军军队少的消息,就出城攻打楼船将军,楼船将军的军队失败而四散奔逃。失去了军队,逃到山中藏了十多天,逐渐找回四散的兵卒,重新聚集到一起。左将军荀彘攻击驻守浿水西边的朝鲜军队,未能从前面攻破敌军。天子因为两将军没能取得军事胜利,就派卫山凭借兵威前去明告右渠。右渠会见了汉朝使者,叩头谢罪:“愿意投降,只怕杨、荀二将军用欺诈的手段杀死我。如今我看到了表示诚信的符节,请允许我们投降归顺。”右渠就派遣太子去汉朝谢罪,献上五千匹马,又向在朝鲜的汉军赠送军粮。有一万多朝鲜民众,手里拿着兵器,正要渡过浿水,使者和左将军怀疑朝鲜人叛变,说太子已投降归顺,应当命令人们不要携带兵器。太子也怀疑汉朝使者和左将军要欺骗和杀害自己,于是就不再渡河,又领朝鲜民众归去。左将军一向在宫中侍奉皇上,得宠。他所率领的是燕国和代国的士卒,很凶悍,又趁着打了胜仗的机会,军中的多数战士都很骄傲。楼船将军率领齐兵,渡海打仗,本来就有许多失败伤亡;他们先前和右渠交战时,遭受了困难和耻辱,伤亡很多士卒,士卒都恐惧,将官的心中也觉惭愧,在他们包围右渠时,楼船将军经常手持议和的符节。左将军竭力进攻敌城,朝鲜的大臣就暗中寻机和楼船将军联系,商量朝鲜投降的事,双方往来会谈,还没有作出决定。左将军屡次同楼船将军商定同时进击的日期,楼船将军想尽快与朝鲜达成降约,所以不派兵与左将军会合。左将军也派人去寻机让朝鲜投降,朝鲜不肯降左将军,而心中想归附楼船将军。因此,两位将军不能相互协调,共同对敌。左将军心想楼船将军从前打败仗的罪过。如今又同朝鲜大臣私下友好,而朝鲜又不肯投降,就怀疑楼船将军有造反阴谋,只是未敢采取行动。天子说将帅无能,不久前才派卫山去晓谕右渠投降,右渠派遣太子来谢罪,而卫山这个使者却不能果断地处理事情,同左将军的计谋皆出现了失误,终于毁坏了朝鲜投降的约定。现在两将军围攻王险城,又相互违背而不能一致行动,因此长时间不能解决问题。于是派遣济南太守公孙遂前去,如有方便有利的机会,可以随时自行处理事务。公孙遂到达朝鲜后,左将军说:“朝鲜早就可以攻下了,现在还未攻下是有原因的。”他又说了同楼船将军约定进军日期;而楼船将军不来会师的事,并把他一向怀疑楼船将军谋反的想法都告诉了公孙遂,说:“现在到了这种地步还不逮捕他,恐怕会成为大害,不仅是楼船将军要谋反,而且他又要联合朝鲜一起来消灭我军。”公孙遂也认为是这样,就用符节召楼船将军来左将军军营中商量事情,当场命令左将军的部下捉拿楼船将军,并把他的军队合并到左将军手下,然后把这件事报告了汉天子。左将军合并了两方面的军队,就竭力攻打朝鲜。终于平定了朝鲜。

《史记·朝鲜列传》    

猜你喜欢

  • 三毫

    《尚书立政》:“三亳阪尹。”《太平御览》卷155引皇甫谧《帝王世纪》:“殷有三亳,二亳在梁国,一亳在河南谷熟,为南亳, 即殷都也;蒙为北亳,即景亳, 汤所盟地。偃师为西亳, 即盘庚所徙者。”就今地而言,南亳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南,北亳在今河南商丘县北,西亳在今河南偃

  • 八川

    又作八水。即关中地区长安附近泾、渭、灞、浐、酆、镐、潦、潏八水的总称。酆亦作沣、丰,镐亦作滈,潦今作涝,潏亦作泬。司马相如《上林赋》:“荡荡乎八川分流”,指此。 关中地区长安附近霸(灞)、产(浐)、泾、渭、酆(丰、灃)、镐(滈、鄗)、潦(涝)、潏(泬)八条河流的总称。

  • 弹汗山

    当今河北尚义县南大青山。《后汉书鲜卑传》: 桓帝时,鲜卑檀石槐 “立庭于弹汗山歠仇水上,去高柳 (今山西阳高县) 北三百里”。 古山名。即今河北省尚义县南大青山。《后汉书鲜卑传》:桓帝时,鲜卑檀石槐“立庭于弹汗山歠仇水上,去高柳(即今山西阳高县)北三百余里”,即此

  • 慕容超

    385—410十六国时期南燕国君。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慕容氏。字祖明。南燕国君※慕容德之侄。初封北海王、拜侍中、骠骑大将军、司隶校尉,被慕容德收为义子,立为皇太子。南燕建平六年(405),德死,嗣位,改元太上。即位后恣虐日甚,好畋游,不恤政事,不纳臣下谏言,政出权幸,渐使上下离心。太上二年(406),遣军镇压慕容法之乱。五年(409),遣军扰晋宿豫、济南,兵败。六年,晋将刘裕攻破广固

  • 草染

    印染名词。指用植物染料进行染色。周以前已出现,周代在品种、数量上已达相当规模,并设专职管理。主要品种有靛蓝,为最早利用的植物染料,传说夏代已有种植,沿用数千年。茜草,又名蒨草、茹藘、茅蒐,商周时期为主要红色染料,工艺已相当成熟。紫草,盛产于齐(今山东),“

  • 崖鲁藏博楚

    即今西藏岗巴县叶如藏布。北源出岗巴县哈金桑惹雪山,上游叫苦曲藏布; 南源出亚东县喜马拉雅山北麓。二水在岗巴县汇流后称叶如藏布,流经定结县境,入萨迦县境注入朋曲。清乾隆《西藏同文志》 卷21: “西番 (藏) 语: 崖鲁谓西境。藏在卫西,与卫属之藏博楚本一河,此其西流

  • 白面砦

    在广西临桂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07义宁县:白面砦“在县西,为诸蛮啸聚处”。

  • 羌口镇

    清置,属安乡县。在今湖南安乡县西二十二里羌口。

  • 德昂

    德昂族自称。亦作纳昂、尼昂、达昂。“昂”,德昂语“山洞”、“岩洞”之意,“德”、“纳”、“尼”、“达”为尊称的附加语,意即“住在山洞的人。”相传开天辟地时,洪水泛滥,大地淹没,人类濒临灭绝,只有少数人和牛、马躲入大葫芦里,顺水漂流,停在一岩洞里住下来,嗣后蕃衍子孙。德昂族为说明其民族起源,遂自称“德昂”,现以“德昂”作为整个民族的族称。

  • 阿力麻里

    即阿里马城。在今新疆霍城县西北克干山南麓。元初为窝阔台汗海都行营。元置行中书省于此。《元史地理志》:“至元五年,海都叛,举兵南来,世祖逆败之于北庭,又追至阿力麻里,则又远遁二千余里。上令勿追,以皇子北平王统诸军于阿力麻里以镇之,命丞相安童往辅之。”大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