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入心脾
同“沁人心脾”。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此等词一再吟诵,辄沁入心脾,毕生不能忘。”《慈禧太后演义》第二回:“兰儿遂一吸告干,味清而甘,沁入心脾,顿觉精神倍增。”
见“沁人心脾”。况周颐《蕙风词话》:“此等词一再吟诵,辄~,毕生不能忘。”
同“沁人心脾”。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此等词一再吟诵,辄沁入心脾,毕生不能忘。”《慈禧太后演义》第二回:“兰儿遂一吸告干,味清而甘,沁入心脾,顿觉精神倍增。”
见“沁人心脾”。况周颐《蕙风词话》:“此等词一再吟诵,辄~,毕生不能忘。”
【介绍】: 宋徽州休宁人。孝宗淳熙十四年进士。历提举浙西常平,召为左曹郎官、直秘阁,帅绍兴府。越有定例浮财物力等钱,大为民害,格急为代输,求免科率。官终枢密都承旨、起居舍人。 【吴格作品 ==>】
明永乐十一年(1413),分思州宣慰司地设置。正统三年(1438),革乌罗府,以其部分土地并入。治所在贵州今市,隶贵州布政司。 【检索铜仁府 ==>】 古籍全文检索:铜仁府 全站站内检索:铜仁府
原为孟子颂扬仁政之语,后则泛指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孟子认为,尊重和使用士人,发展工商,减免赋税等五项是衡量一个国君是否实行“仁政”的五项标准。他说,如果能做到上述五点,那么,邻国的老百姓便会对那里的国君象父母一样爱慕。假如别国要来进犯,也就好象带领
并列 见“刚肠嫉恶”。 【检索刚梭疾恶 ==>】 古籍全文检索:刚梭疾恶 全站站内检索:刚梭疾恶
原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言语就不能顺理成章。《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后来指名义不正当,道理上也就讲不通。 其他 原指在名分或名义上没有给予正名或确认,说话办事就不能顺理成章。后多指名位不当,道理就讲不通。语出《论语子路》:“名不正
?—1891 清广东普宁人,字照轩。咸丰初年随父方原举办团练。嗣投效官军,参与镇压广西天地会义军,并转战广东、福建、江西等地镇压太平军,累迁至副将。同治七年(1868)升授总兵,在广东潮州创“选举清乡法”以除“患乱”,并厘占产,征逋赋,丈沙田,以增税收。光绪九年(1883
【介绍】:失其姓名。洛阳(今属河南)人。宣宗时,与乐妓茂英相识,后于某节度使席中见之,作诗以赠,节帅见其诗,以茂英相酬。《全唐诗》收诗2首。
次则崔国辅、孟浩然可以并肩。……若储光羲、王昌龄、裴迪、崔颢、高适、岑参等数篇,词简而意味尤长,与前数公实相羽翼。
【生卒】:?-847 开成末回鹘为黠戛斯破散后他被可汗牙附近的十三部拥为可汗。又从黠戛斯处夺得太和公主。拥众至十万,建牙大同军北,频侵唐边。后大败于唐将刘沔,不久为部下所杀。(1955213,参见《新唐书》217下/6131) 【回鹘乌介可汗作品 ==>】
即今江苏宝应县东南三十八里氾水镇。《方舆纪要》卷23宝应县“槐楼镇”条下:“又南十里为瓦店镇,又南十里为氾水镇。”在江苏省宝应县南部、京杭运河东岸。面积159平方千米。人口8.4万。镇人民政府驻氾水,人口1.3万。始名范水,明洪武称新镇,万历间建氾水闸、氾水洞,集镇以闸名。1949年为氾水区氾水镇。1958年设氾水公社,1963年划分为氾水公社和氾水镇。1973年镇社合置氾水公社。1982年析置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