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冯梦龙《倪云林事》

冯梦龙《倪云林事》


冯梦龙
原文
    ①倪云林名瓒,元镇其字也。性好洁,文房拾物,两童轮转拂尘,须臾弗停。庭前有树,旦夕汲水洗,竟至槁死。尝留友人宿斋中,虑有污桶,夜三四起,潜听焉。微闻嗽声,大恶之,凌晨令童索啖痕,不得,童惧笞,拾败叶上有积垢似啖痕以塞责,倪掩鼻闭目,令持弃三里外。
    ②初张士诚弟士信,闻倪善画,使人持,侑以重币,欲求其笔。倪怒曰:“倪瓒不能为王门画师!”即裂去其绢。士信深衔之,一日士信与诸文士游太湖,闻小舟中有异香。士信曰:“此必一胜流,”急傍舟近之,乃倪也。士信大怒,即欲手刃之,诸人力为营救,然犹鞭倪数十,倪竟不吐一语,后有人问之,曰:“君初窘辱而一语不发,何也?”倪云:“一说便俗!”
    ③又闻倪元镇嗜茶,其用果按者名“清泉白石”,非佳客不供。有客请见且弥月矣,倪鉴其诚,许之。客丰神飘洒,倪甚欣洽,命进此茶,客因渴,再及而尽。倪便停盏入内,终不出,客请其故,倪曰“遇清泉白石,不徐徐赏,定非雅士。”
    ④又倪有清秘阁,人所罕到;有白马,极护惜。会母病,请葛仙翁诊视。时天雨,葛要以白马相迎既乘马,乱行泥淖中,人马俱污。及门,先求登清秘阁。倪不敢拒。葛蹑屐而上。咳唾狼藉,古玩书籍翻覆殆遍,倪自是遂废此阁,终身不登。或云倪有仙骨,葛以此破其迁僻,冀得度世,惜乎其不悟也。
——(选自《古今笑》)

原文
    ①倪云林名瓒,元镇是他的字。倪瓒生性爱洁成癖。他的文房四宝由两个书童轮流擦拭灰尘,片刻不停。庭院里的树,也要命人每日早晚挑水揩洗干净,最终树也死了。他曾经留朋友夜宿家中,担心朋友不干净,把家里弄脏,晚上起来三四次,偷听朋友的动静。忽听朋友咳嗽一声,非常厌恶。等到天亮,便命书童寻找朋友吐的痰在哪里。书童找遍每个角落也没见痰的痕迹,又怕挨打,只好找了一片树叶,上面有像痰一样的痕迹来搪塞过去。倪瓒厌恶地捂住鼻子,闭上眼睛,叫书童丢到三里外的地方去。
    ②有一次张士诚之弟张士信,听说倪瓒擅长画画,便派人拿了画绢,并送了很多金钱,请他作画。倪瓒大怒说:“倪瓒不能做王门画师!”当场撕毁了画绢。张士信因此怀恨在心。一日张士信与一些文人泛舟太湖,闻到小船上有奇异的香味。士信说:“船上一定是一位名流雅士。”立刻移船靠近,却发现是倪瓒。张士信大怒,准备当场杀了他,其他人奋力营救,但还是鞭打了倪瓒数十鞭。倪瓒最终噤口不出一声。事后有人问他:“您受如此屈辱却一言不发,为什么?”,他答道:“一出声便俗气了!”
    ③又听说倪瓒喜欢喝茶,他的茶名为“清泉白石”,如果不是优秀出色的客人是不会拿出来招待的。有一位客人求见倪瓒近一月了,倪瓒认为他很诚心,答应见他。客人气质飘逸潇洒,神韵十足,倪瓒非常欣赏他,于是让人奉上此茶。客人因为口渴,喝了两口就一饮而尽。倪瓒就放下茶盏进入房内,再也没有出来。客人问他原因。倪瓒说:“品尝清泉白石茶,不慢慢细品,一定不是雅士。”
    ④倪瓒有个清秘阁,旁人不让进。还有一匹白马,爱护备至。有一次恰逢他母亲病了,他求葛仙翁帮母亲看病。那天下着雨,葛仙翁要求用白马来接。葛仙翁乘着马,行走在污泥中,人和白马弄全都弄得一塌糊涂。到了倪家,葛仙翁先要求上清秘阁看看。倪瓒不敢拒绝。葛仙翁穿着鞋子登上清秘阁,在清秘阁到处吐痰,把里面的古玩和藏书乱翻一气。倪瓒从那以后便弃用了清秘阁,终身不再进去。有人说倪瓒有仙骨,葛仙翁这么做是想借此打破他迂诞怪僻的行事风格,希望能把他度出世外,他没有领悟真是可惜啊。

《倪云林集序》《倪云林事》    

猜你喜欢

  • 刑部侍郎

    官名。(1)隋文帝置,为尚书省都官曹刑部司长官,开皇三年(583)加为从五品。大业三年(607)改为宪部郎,即后来的刑部郎中。(2)隋大业三年置,为尚书省刑部副长官,一人,正四品。唐初罢,贞观二年(628)定为一人,正四品下。中叶以后,因尚书渐成虚衔,遂实掌部务。高宗、武则天

  • 朝天门

    ①吴越国都城内城门之一。在今浙江杭州市吴山下鼓楼遗址。《西湖游览志》 卷13载: 朝天门“规石为门,上架危楼,楼基叠石,高四仞有四尺,东西五十六步,南北半之。中为通道,横架交梁,承以藻井,牙柱壁立三十有四,东西阅门对辟,名曰武台,夷敞可容兵士百许。武台左右北转,登石级两曲,达于楼上。楼之高,六仞有四尺,连基而会,十有一仞,贮鼓、钟以司漏刻”。②在今四川重庆市旧城东北,嘉陵江注入长江处西岸。为重庆主

  • 伏允

    【生卒】:?-635吐谷浑王,夸吕子。隋开皇十七年杀兄世伏自立,娶炀帝女。唐初曾助李渊击李轨,后屡发兵攻掠唐边。贞观九年唐将李靖率军讨击,兵败自缢而卒。(,参见《北史》,《新唐书》221上/6224)【生卒】:?—635【介绍】:隋唐时吐谷浑首领。吕夸子。隋文帝开皇末,国乱,国人杀其兄而立伏允。常扰边,隋炀帝发兵屡破之,伏允遁客党项。隋大业末始复其故地。唐高祖与通和。太宗贞观间因拘留唐使,诏李靖等

  • 康泰

    三国时吴人。黄武五年(226),以中郎奉交州(治今广东广州)刺史吕岱命,与从事朱应出使扶南(在今柬埔寨和越南南部)等国,经历和所得传闻,“则有百数十国”,并曾在扶南宫廷会见天竺(今印度)使臣,具问天竺土俗。回国后著《外国传》(或作《吴时外国传》)、《扶南传》等,为中外

  • 《旧唐书·太宗本纪》

    旧唐书原文: 太宗文武大圣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母曰太穆顺圣皇后窦氏。及高祖之守太原,太宗年十八。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及义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大军西上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精兵二万屯霍邑

  • 左司员外郎

    官名。唐武则天永昌元年(689)始置,隶尚书都省,员一人,从六品上,与左司郎中同为尚书左丞副贰,监管吏、户、礼部诸司政务,举稽违、署符目、知宿直,位在诸司员外郎上; 中宗神龙元年(705)省,次年复置。北宋初为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置一员,从六品,与左司郎中监管吏、户、礼部、奏钞、班簿房。辽朝沿置。金朝尚书省左司置一员,正六品,佐郎中掌本司奏事及总察吏、户、礼三部受事付事。元朝

  • 滑台 (臺) 城

    在今河南滑县东南八里城关镇。《水经·河水注》: “河水又东,右径滑台城北。城有三重,中小城谓之滑台城。旧传滑台人自修筑此城,因以名焉。” 其地控制河津,险固可恃,东晋南北朝时为军事要地。公元398年南燕慕容德都此。后北魏置兖州于此,为河南四镇之一。南朝宋为东郡治。隋、唐置滑州,遂称滑州城。

  • 有风有化

    谓有教育意义。明 汤显祖《牡丹亭.闺塾》:“论《六经》,《诗经》最葩,闺门内许多风雅……有风有化,宜室宜家。” 并列 有教化作用。明汤显祖《牡丹亭闺塾》:“论六经,《诗经》最葩,闺门内许多风雅……~,宜室宜家。”△褒义。用于说明事物有益于教化。

  • 雍太宰丞

    官名,也写作“廱太宰丞”,西汉置,为雍太宰令之副,助令掌五畤祭品。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奉常》,参看“雍太宰令”条。

  • 南书房

    清康熙时为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而设置的机构。清初实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满族贵族权力极大,不仅与皇帝独揽大权相抵触,而且不利于清朝进一步争取各族,特别是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加之后来议政王大臣“半皆贵胄世爵,不谙世务”,所以康熙时又在宫内设南书房,简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充任。南书房设立后,皇帝谕旨多命南书房翰林撰拟,从而削弱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