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斤卫
又作赤金卫、赤斤蒙古卫。明永乐二年(1404)元故丞相苦术子塔力尼归附,以其部设赤斤蒙古千户所于赤斤站,八年升为卫,其地即今甘肃玉门市西北赤金。正德中为土鲁番所破,部人内迁肃州南山(今酒泉市南祁连山)。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复置。雍正初改为所,乾隆七年(1742)复为卫,二十四年并入玉门县。
【检索赤斤卫 ==>】 古籍全文检索:赤斤卫 全站站内检索:赤斤卫
又作赤金卫、赤斤蒙古卫。明永乐二年(1404)元故丞相苦术子塔力尼归附,以其部设赤斤蒙古千户所于赤斤站,八年升为卫,其地即今甘肃玉门市西北赤金。正德中为土鲁番所破,部人内迁肃州南山(今酒泉市南祁连山)。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复置。雍正初改为所,乾隆七年(1742)复为卫,二十四年并入玉门县。
陈子昂《宴胡楚真禁所》:“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请室闲逾邃,幽庭春未喧。”当本年春系狱时所作。陈子昂狱解复官当在本年春之后,亦系于此。参上年陈子昂条。
《旧唐书》本传:“寻摄黄门侍郎,加上护军。……时皇太子初立,洎以为宜尊贤重道,上书曰:‘……伏惟陛下……乙夜观书,事高汉帝;马上披卷,勤过魏后。陛下自励如此,而令太子优游弃日,不习图书,臣所未谕一也。加以暂屏机务,即寓雕虫。综宝思于天文,则长河韬映;搞玉字
所怀乡贤分别是:高启、黄钺、王宾、姚广孝、杨翥、陈镒、陈祚、俞士悦、徐有贞、刘铉、张和、韩雍、叶盛、鱼侃、刘昌、孔镛、吴宽、王鏊、陆釴、张泰、祖父王倬、李应祯、陆完、杨循吉、毛澄、顾鼎臣、徐祯卿、魏校、朱希周、周用、沈周、祝允明、方鹏、文徵明、周凤鸣、朱纨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论语.子罕》:“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斯文扫地”谓文化或文人没有地位,得不到尊重。也指文人自甘堕落。清.昭梿《啸亭杂录.王树勋》:“夫树勋以一浮荡僧人,致身二千石之贵,虽遭遣戍,谪死穷荒,不无厚幸,独惜诸名士以翰墨
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宋文同《秦王卷衣》诗: “美人却扇坐,羞落庭下花。” 参见:○闭月羞花 【检索羞花 ==>】 古籍全文检索:羞花 全站站内检索:羞花
摇摇:动摇不稳的样子。坠:掉下。形容极不稳固,就要落下来,或比喻就要垮台。《三国演义》一○四回:“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巴金《海行杂记.繁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又《旅途通讯.桂林的受难》:“自然还有几堵摇摇欲坠的断墙,
①即今吉林和龙市。旧属延吉县,1940年和龙县迁治于此。②即今吉林珲春市东北三道沟河。河东有三道沟村。清光绪《吉林通志》卷21珲春河支流有三道沟河。③即今黑龙江省拜泉县东南三道镇。《清史稿·地理志》拜泉县:官商路“东南三道沟赴府(海伦府)”。民国时有县佐驻此。④在今贵州安龙县西南。清有把总驻守。集镇名。在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中旗东部。三道沟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920。清乾隆年间建村,以山沟排列顺
借指隐居避世。唐杜甫 《积草岭》诗:“来书语绝妙,远客惊深眷。食蕨不愿余,茅茨眼中见。” 参见:○首阳采薇 【检索食蕨 ==>】 古籍全文检索:食蕨 全站站内检索:食蕨
改变习俗,转移风气。晋 常璩《华阳国志.先贤士女总赞下.梓潼士女》:“其高者,则严君味道,易俗移风。”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惟兹新戏,最洽人情,易俗移风,于是焉在。”参见“移风易俗”。见“移风易俗”。宋·范仲淹《铸剑戟为农器赋》:“~,敦天下之大本者也。”【词语易俗移风】 成语:易俗移风汉语词典:易俗移风
集镇名。在云南省潞西市中部、三台山中部。属三台山德昂族乡。人口310。傣语广为“坡”,别为“松树”,意即“松树坡”。产玉米、小麦、稻、茶叶、香蕉、西番莲等。有金、煤等矿。昆畹公路经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