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王闿运书示武昌存古学堂诸生作诗文法。

王闿运书示武昌存古学堂诸生作诗文法。

《湘绮府君年谱》:“时张文襄公改两湖书院为存古学堂,以救新学之弊,研究文史,令代功分教,诸生多问作诗文法者。代功不敢专对,请府君书示后学。论诗法曰:……今欲作诗,但有两派,一五言,一七言,五律则五言之别派,七律亦五律之加增。五绝七绝,乃真兴体。五言法门,乃从此权舆。既成五言一体,法门乃出。要之,苏李两派,苏诗宽和,枚乘、曹植、陆机宗之;李诗清劲,刘桢、左思、阮籍宗之。曹操、蔡淡,乃李之别派;潘岳、颜延之,苏之支流。陶、谢均出自阮。陶诗真率,谢诗超艳。自是以外,皆小名家矣。山水雕绘,未若宫体,故自宋以后,散为有句无章之作,虽似极靡,而实兴体。是古之式也。李唐既兴,陈张复起,融合苏李以为五言,李杜继之,王孟竞爽。有唐名家,乃有储高岑韦孟郊。诸作皆不失古法,自写性情,才气所溢,多在七言歌行。突过六朝,直接二曹,则宋之问、刘希夷导其法门,王维、王昌龄、高岑开其堂奥,李颀兼乎众妙,李杜极其变态,阎朝隐、顾况、卢同、刘叉推荡排阖,韩愈之所羡也。二李(贺、商隐)、温、岐、段成式雕章琢句,宗师之所开也。元微之赋望云儽,纵横往来,神似子美,故非乐天之所及。张王乐府,效法香山,亦雅于《新丰》《上阳》诸篇。退之专尚诘诎,则近乎戏矣。宋人披昌,其流弊也。诗法既穷,无可生新,物极必返,始兴明派。专事摹拟,但能近体,若作五言,不能自运。不失古格而出新意,其魏(源)邓(辅纶)乎? 两君并出邵阳,殆地灵也。零陵作者,三百年来,前有船山,后有魏邓,鄙人资之,殆兼其长,比之何李、李王,譬如楚人学齐语,能为庄岳土谈耳。此诗之派别,自汉至今之雅音也。今则从容尔雅,自然同声,天下作者无复鄙音庸调,虽工拙不同,而趋向已一,斯则风会使然,不由人力矣。诗既分和劲二派,作者随其所近,自臻极诣。当其下笔,先在选词,斐然成章,然后可裁。诗者,持也,持其志无暴其气,掩其情无露其词。直舒己意,始于唐人,宋贤继之,遂成倾泻。歌行犹可粗率,五言岂容屠沽? 无如往而复之情,岂能动天地,感鬼神之听? ……乐必依声,诗必法古,自然之理也。欲己有作,必先有蓄,名篇佳制,手披口吟,非沉浸于中,必不能炳著于外。故余遇学诗人,从不劝进,以其功苦也。古人之诗尽美尽善矣,典型不远,又何加焉? 但有一戒,必不可学元遗山及湘绮楼。遗山初无功力,而欲成大家,取古人之词意而杂糅之,不古不唐,不宋不元,学之必乱。余则尽法古人之美,一一而仿之,熔铸而出之,功力未至而谬拟之,必弱必杂,则不成章矣。故诗有家数,犹书有家样,不可不知也。论文曰:诗有家数,有时代,文无家数,有时代,此论自余发之。袁枚言:唐如周八百年,则无唐宋。此谬说也。周八百年,文体三变,而无阑入秦汉者;秦二世,隋亦二世,无阑入汉、唐者。故尝譬之,文分代,犹语分乡。钱塘话不似富阳,湘潭话必非善化。相去半里,土俗殊音;但成朝代,即有风尚。九州随之转移,亿兆同于格律,岂以年数而同异乎? 诗为心声,故一人一声,然其随朝代为转移,究不能大异。唐宋悬绝,不以年也。明人复古,徒矜夸耳。其实剽唐人之皮毛,律绝略似之,五七言则不能似;至于文,更无一语似古者。故明代无文。以其风尚在制艺,相去辽绝也。茅鹿门始以时文为古文,因取唐宋文之似时文者为八家,方苞等从而张之,于是有古文之说。古文制艺混而为一,乃与昔文大异;然其为八股腔,一也。八股可辨时代,古文则八家、茅、方颇难区别,此犹学京腔者,有时甚似。由退之起八代之衰,而创八股之腔,退之不似唐人,故宋明清人得以退之论文。唯古文有家数,可摹仿;而诗则不能也。明何李律诗,钱王绝句,亦间可混入唐人,以短篇易学耳。作五言,开口便现本相矣。余与诸同志倡学晋宋诗,颇比七子,多说几句,即骎骎入古矣。至于文力追班马,极其工力,仅得似《明史》,心甚耻之。及作《湘军志》,乃脱离时代矣。以数十年苦心孤诣,仅仅得免为明文,若学八家,数月可似。学话易,自运难,故不甚劝人学文,恐误人抛心力也。不如学诗,离去时代,专讲家数,成家即上跻其代矣。”

猜你喜欢

  • 孔坦

    【介绍】: 东晋会稽山阴人,字君平。孔愉从子。少方直,通《左传》。司马睿为晋王,以为世子文学。王敦起兵,坦与虞潭讨敦党沈充。晋成帝咸和初,迁尚书左丞。从讨苏峻,为陶侃长史,迁吴兴内史,封晋陵男。因切谏晋成帝委政王导,忤导,出为廷尉,以疾去职。疾笃,庾冰省之

  • 北魏后废帝

    【生卒】:513—约532 【介绍】: 即元朗。北魏皇帝。鲜卑族。字仲哲。章武王元融第三子。官渤海太守。高欢讨尔朱氏,立为帝,即位于信都,年号中兴,寻迁邺。高欢破尔朱氏,帝至河阳,为高欢所废。降封安定郡王。后坐事死。史称后废帝。在位一年。 【北魏后废帝作品 ==>】 

  • 皂白不分

    同“不分皂白”。比喻好坏不能分辨。清 林则徐《札澳门同知传谕义律准驳条款》:“至不驱之夷,应俟事竣,另行示期,再准搬回长住,不得混入驱逐奸夷之内,纷纷回澳,致令皂白不分,自取玷辱。” 见“不分皂白”。清林则徐《札澳门同知传谕义律准驳条款》:“至不驱之夷,应俟

  • 李迨

    【生卒】:?—1148 【介绍】: 宋郓州东平人。少入太学。以荫补官,累迁济州通判。高宗以大元帅过济州,代郡守摄行公事,应办军需无缺,又熟谙典故,深为高宗叹赏。绍兴中,历知筠州、信州,除两浙、四川等路转运使,乞免川路籴买、搬运,以宽民力。又徙京畿都转运使。权东京

  • 来恭

    明陕西三原人。洪武中以贡士入仕。累迁至佥都御史。立朝持正,纠劾不避权势。有谗恭者,太祖私幸其第,见夫人纺绵,恭正锄菜,太祖诛谗者而益重恭。

  • 荫补

    官制用语。又称任子、世赏、恩荫。宋朝重要入仕途径之一。文武官五品以上、带职官六品以上,其子弟、本宗及异姓亲属、门客等皆可补官。有圣节荫补,每年逢皇帝诞辰一次; 大礼荫补,每三年逢郊祀时一次; 致仕荫补、遗表荫补等名目。其滥授超越前代,是冗官冗费的重要原因之一。

  • [8]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之《梁诗》卷六,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 武会试

    清代八旗武科考试名目。辰、戌、丑、未年为正科,凡武乡试遇有恩科,则次年亦举行会试恩科。考中者称武贡士。汉军、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应试分别始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雍正二年(1724)、嘉庆二十年(1815)。武举人或文举人愿应武会试者均可报名应试,无论驻防或在京,一律在京应试。考试分内外场,内容为骑射、开弓、舞刀、默写武经等。初有定额,后取消定额数,视应考人数多寡而定。钦定会试中者,可以参加殿试

  • 张俭成

    即“张建成”(1180页)。

  • 黄文

    【介绍】:生平无考。《全唐诗》收其《湘江》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