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不逾闲
闲:木栏。引申为界限。 古时儒家认为人的大节要符合周礼,不能超越这个界限。语出《论语.子张》:“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三国志.魏志.陈群传》:“(陈)群上疏曰:‘夫大人动合天地,垂之无穷。又大德不逾闲,动为师表故也。’”
主谓 守住大节,不越轨。《论语·子张》:“子夏曰:‘~,小德出入可也。’”△用于德行方面。也作“大者不逾闲”。
【检索大德不逾闲 ==>】 古籍全文检索:大德不逾闲 全站站内检索:大德不逾闲
闲:木栏。引申为界限。 古时儒家认为人的大节要符合周礼,不能超越这个界限。语出《论语.子张》:“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三国志.魏志.陈群传》:“(陈)群上疏曰:‘夫大人动合天地,垂之无穷。又大德不逾闲,动为师表故也。’”
主谓 守住大节,不越轨。《论语·子张》:“子夏曰:‘~,小德出入可也。’”△用于德行方面。也作“大者不逾闲”。
北宋治平四年 (1067) 置,属德顺军。即今甘肃静宁县西南八十里治平乡。金升为治平县。
同“京洛尘”。宋欧阳修《送方希则序》:“余自来上都,寓谒舍,化衣京洛,穿履金门者,再见春矣。”
在今河南安阳县北三十三里。《北齐书·神武纪》: 北魏永熙元年 (532),尒朱兆败于韩陵,“高季式以七骑追奔,度野马冈”。即此。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北。北魏末高欢败尔朱天光于韩陵山,遣高李式追击度野马冈,即此。
882—954 唐五代沧州景城(今河北沧县)人,字可道。先世为儒。初为幽州掾,后为河东掌书记。后唐庄宗即位,为翰林学士,逐渐显贵。明宗时,为端明殿学士,旋为宰相。闵帝立,潞王反,率百官迎之,是为末帝。后晋灭后唐,为宰相,奉高祖(石敬瑭)命,献徽号于契丹。高祖死,奉立
读音:wú chē毋车伯奇,下邳相,望出乐安。(见《风俗通》)
和从子。初拜安西将军、晋昌公。献文帝时,为华州刺史,屡弹压境内民变。后有罪免官。孝文帝太和年间卒。 【生卒】:?—约492 【介绍】: 北魏晋昌冥安人。唐和侄。与和同归魏,拜安西将军、晋昌公。献文帝时出为华州刺史,屡镇杏城民起事。孝文帝延兴三年,有罪免官。太和十
《诗唐风葛生》,《诗序》云:“刺晋献公也。好攻战,国人多丧矣。”《笺》云:“丧,弃亡也。夫从征役弃亡不反,则其妻居家而怨思。”《正义》:“数攻他国,数与敌战,其国人或死行陈,或见囚虏,是以国人多丧,其妻独处于室,故陈妻怨之辞以刺君也。经五章,皆妻怨之辞。献
比喻不解决问题,只招致危险。《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关中华戎杂错,风俗劲悍;裕欲以荆 扬之化,施之函 秦,此无异解衣包火,张罗捕虎。”清 唐训方《里语征实》卷下引作“解衣抱火”。 连动 用衣服去包裹火焰。比喻对解决问题无助还会导致危险。《资治通鉴晋安
【介绍】:西汉巴戎人。相传能炼丹,服之三十年,返老还童,毛发皆赤。
即“亦乞列思”。 【检索亦启烈 ==>】 古籍全文检索:亦启烈 全站站内检索:亦启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