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以安定县改名。治今河北辛集市东北旧城。属信都郡。唐至德元载(756)改名束鹿县。
【检索鹿城县 ==>】 古籍全文检索:鹿城县 全站站内检索:鹿城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以安定县改名。治今河北辛集市东北旧城。属信都郡。唐至德元载(756)改名束鹿县。
【生卒】:?——1555 字廷彝,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授嘉兴知县。嘉靖中历任两广军务总督、右都御史、兵部尚书。曾讨平断藤峡侯公丁等乱;与毛伯温定计,抚定安南;平思恩九土司及琼州黎乱;督讨倭寇,创军战功第一。得罪严嵩党赵文华,被密疏下狱论斩。
在今广东遂溪县西南五十里湛川村。《方舆纪要》 卷104遂溪县: 椹川镇 “在县东 (西) 南。有巡司。《志》 云: 元至元二十一年置于椹川村。明洪武二十三年迁于旧县治”。即今湛江市西南湖光镇西旧县村。清康熙五年 (1666) 裁。九年 (1670) 复置,雍正十一年 (1733) 移驻东海
①金置,属宝鸡县。即今陕西宝鸡县东七十里阳平镇。②即今四川中江县西北阳平乡。清光绪《潼川府志》卷4:阳平镇“在县西北三十里。蜀汉后皆为重镇。明末毁于兵。宋文同《梓州中江新堤记》:‘西至于罗江,南至于阳平。’指此”。(1)在河南省灵宝市北部。面积150.2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阳平,人口 2170。因地势平坦而且朝阳得名。1958年成立公社,1984年改乡,1988年置镇。主产小麦、玉
一名玛布置喀巴布冈里。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冈仁波齐峰西南。为阿里之西南界。玛卜加河发源于此。清乾隆《卫藏通志》卷3:“唐古忒(藏)语:玛卜加,孔雀也。山形似孔雀, 口有泉流出,故名。”
又名傍名。唐邆赕诏主。乌蛮(彝族)。初与浪穹诏主丰时俱在浪穹,后袭夺邆赕居之,遂各为一诏。御史李知古率兵问夺邆赕之罪,杀之。或说景云元年(710),李知古击降姚州群“蛮”,又发兵筑城,掠其子女为奴婢。群“蛮”怨怒。首领傍名引吐蕃攻杀知古,以其尸祭天,姚、巂道闭不
在今江西婺源县东北,与安徽休宁接界。《清一统志·徽州府》: 高湖山 “在婺源县北一百里,界接休宁,与浙源山相连。前有湖宽六七亩,四时不涸。从山后上,即摩天岭。有水北入浙溪”。在江西省婺源县东北与安徽省休宁县交界处。主峰海拔 1116.6 米。峰有一湖,四面壁立,广约3亩,终年积水,因名。主峰上有观日台,台下有一石狮,狮首有两个岩洞,似石狮双目,常年涌泉。山中有铁瓦禅寺遗址和听风石。宋代汪铭燕诗云:
其子弟皆授诸卫大将军,宗属皆授诸卫将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
元置,在今江西万载县西南。明废。 元置,在今江西省万载县西南。属袁州路。明废。
同“两龚”。明陈子龙《焚馀草.杂诗》之十:“楚 龚既磊落,蜀 严聊徜徉。”【词语楚龚】 汉语词典:楚龚
集镇名。在山东省阳谷县中部。属阎楼镇。人口 1100。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康王赵构在金被扣为人质。不久逃出,骑马至此,为躲避金兵追赶改乘骆驼,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骆驼巷由此得名。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工副业有酒、织物、鞋、面粉、翻砂等厂及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