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甘泉县

甘泉县

①南齐改甘东县置,属新宁郡。治所在今广东阳春市西北。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后废。

②西魏大统四年(538)分宁夷县置,属宁夷郡。治所在今陕西礼泉县北。因近甘泉山得名。北周明帝元年(557)废。

③唐武德四年(621)置,属尹州。治所在今元谋县南五十二里甘泉。天宝后废。

④唐天宝元年(742)改伏陆县置,属洛交郡。治所即今陕西甘泉县,后属鄜州。宋属延安府。元属延安路。明、清属延安府。民国初属榆林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

⑤唐置,属羁縻悦州。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境。后废。

⑥清雍正九年(1731)析江都县置,与江都县同为扬州府治。治所即今江苏扬州市。1912年并入江都县。


(1)古县名。(1)南朝齐改甘东县置,治今广东省阳春市西北。属新宁郡。隋废。(2)北魏置,治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属咸阳郡。西魏属宁夷郡。西魏末属秦郡。北周废。(2)古旧县名。清雍正九年(1731年)置,治今江苏省扬州市。与江都县同为扬州府治。因县西北甘泉山得名。1912年并入江都县。(3)旧县名。抗日战争期间苏中抗日根据地于1943年设立,1945年撤销。(4)今县名。在陕西省北部、北洛河中游。属延安市。面积 2287 平方千米。人口7.8万。辖4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唐武德元年(618年)分洛交县地于伏陆城(即今县城)设伏陆县;天宝元年(742年)以县南谷崖上的甘泉改伏陆县为甘泉县,《太平寰宇记》甘泉县:“以其泉甘美为名。”1914年属榆林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34年土地革命时期,增设甘洛县,于县西府君店(今属桥镇乡)建立甘泉县革命委员会,1935年11月改为甘泉县苏维埃政府。1936年移治今城关镇,同时甘洛县并入。1948年2月成立甘泉县人民政府。1949年直属陕北行政区,1950年属延安专区。1958年并甘泉入延安县。1961年复设甘泉县。1968年属延安地区,1996年属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区。北洛河流贯中部。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玉米、高粱、小麦、烤烟为主。盛产木耳。森林资源较丰。矿产有煤、石油等。有农机、发电、采煤、制糖等工业。西包公路经此。古迹有白鹿寺。


猜你喜欢

  • 官报局

    官署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设,直辖宪政编查馆。综理《政治官报》的编辑和出版事宜,有局长等官员。宣统三年(1911)归并责任内阁。 【检索官报局 ==>】 古籍全文检索:官报局     全站站内检索:官报局

  • 张泌,有人定为南唐张泌,非。

    依作品可知当曾在长安、成都居住。亦曾游历湘桂。舍人之职是仕唐之职还是前、后蜀官守,不易考定。陈尚君先生颇疑即为张曙,张曙避黄巢乱自长安人川,中和初(881年)在成都应进士第未中,891年及第,官至右补闻,唐亡易名仕前蜀或马楚。从其词作可知二者年龄悬隔六十岁,此张泌

  • 虞叔

    春秋时虞国人。虞公弟。叔有玉,虞公索之,叔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惧为祸而献诸公。既而公又求其宝剑,叔以虞公贪得无厌,祸将及身,攻虞公,公出奔共池。

  • 欬唾成珠

    见“咳唾成珠”。

  • 俞庸

    【介绍】: 元镇江丹徒人,字时中。初为明道书院山长,成宗大德中试补户部令史,累迁尚服院都事。卒年六十五。 【俞庸作品 ==>】 

  • 冯琦作《壬辰书事赠别钟淑濂张伯任》。

    时钟羽正、张栋以疏救请预教元子之李献可被谴。《明诗纪事》庚签卷十二录冯琦诗十四首,其一为《壬辰书事赠别钟淑濂张伯任》,陈田按语云:“万历二十年,礼科给事中李献可,疏请豫教元子。帝大怒,摘疏中误书弘治年号,贬一秩调外。六科给事中钟羽正、张栋等各具疏救。大学士

  • 范之柔

    宋苏州吴县人,徙居昆山,字叔刚。范纯祐曾孙。孝宗乾道八年进士。宁宗嘉定初,拜监察御史。累擢刑、礼二部尚书。奉亲事君,一以范仲淹为法。后封昆山县开国子。卒谥清宪。

  • 莲宗

    源见“莲社”。佛教禅宗之一净土宗的别称。晋高僧慧远在庐山 东林寺倡结莲社,发愿往生西方净土,因称以慧远为初祖的禅宗为净土宗,别称莲宗。参阅宋陈舜俞《庐山记.十八贤传》。【词语莲宗】   汉语词典:莲宗

  • 楚人弓

    源见“楚弓楚得”。比喻失而复得之物。表示对得失的达观态度。宋 叶適《陈同甫抱膝斋》诗之二:“宁为楚人弓,亡矢任挽踏;莫作随侯珠,弹射坠埃

  • 般次

    宋时唃厮啰等族谓贡献为“般次”,也用以指贡物。 【检索般次 ==>】 古籍全文检索:般次     全站站内检索: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