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彭渊材初见范文正画像》

《彭渊材初见范文正画像》



原文
    彭渊材初见范文正画像,惊喜再拜。前磬折称:“新吕布衣彭几,幸获拜谒。” 既罢,熟视曰:有奇德者,必有奇形。”乃引镜自照,又捋其须曰:“大略似之矣,但只无耳毫数茎耳。年大,当十相具足也。”又至庐山太平观,见狄梁公像,眉目入鬓。
    又前再拜,赞曰:“有宋进士彭几谨拜谒。”又熟视久之,呼刀镊者,使剃其眉毛,令作卓枝入鬓之状。
    家人辈望见惊笑。渊材怒曰:“何笑!吾前见范文正公,恨无耳毫;今见狄梁公,不敢不剃眉;何笑之乎?耳毫未至,天也。剃眉,人也。君子修人事以应天,奈何儿女子以为笑乎?吾每欲行占道,而不见知于人。所谓伤古人之不见,嗟吾道之难行也。”
   【注】①范文正公:且¨范仲淹。②鹅折:形容毕恭毕敬。③狄梁公:即狄仁杰。

译文
    彭渊材头一次见范仲淹塑像的时候,特别惊喜进而一拜再拜,腰弯得都要贴住了,口称“新昌布衣彭几幸获拜谒。“拜完后,他细地端祥塑像,说:“有奇德的人必有奇貌。“于是拿着镜子看自己,捻着胡子说:“差不多挺象范公了,就只是缺几根耳毫。等岁数大了,应该就十分地相象了!“又去庐山太平观游玩,见到狄仁杰的塑像眉毛和眼睛直伸到鬓角,过去又自称说:“有宋进士彭几谨拜谒。“端祥了良久,让拿着小刀镊子的从人刺他眉毛的尾部,要修成象挺立的树枝一样,直插入鬓。
   家人望见又是惊讶又是好笑。彭渊材发作道:“笑什么!我上次见范公,只恨少了耳毫,现在见到狄公,能不剃眉毛么。有什么好笑的!“
  《笑林》评论这件事说:“要是见到李克用,就应当弄瞎眼睛;遇到娄师德,那更要弄断一条腿了!“照我说:“这样的人,就应该纹了他的脸,让他学狄青;卸了他的膝盖,再学孙膑。“有人问为什么要这样,我回答说:“像他现在这样的花脸,如何行得通?“

《彭渊材初见范文正画像》    

猜你喜欢

  • 新化县

    ①南齐置,属安蛮左郡。治所在今湖北大悟县东北。梁为安蛮郡治。北周废。 ②西魏改安化县置,属随郡。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南光化铺乡。北周改为光化县。 ③隋开皇十七年 (597) 改宋广县置,属安州。治所在今广西灵山县西南陆屋镇。十八年 (598) 改为内亭县。 ④北宋熙宁五年

  • 胡淳

    【介绍】: 清直隶庆云人,字厚庵。乾隆元年进士,授蒙自知县,未任卒。有《易观》。 【胡淳作品 ==>】 

  • 广顺县

    1913年改广顺州置,属贵州黔中道。治所即今贵州长顺县西北广顺镇。1920年直属贵州省。1942年并入长顺县。旧县名。1913年改广顺州置,治今贵州省长顺县广顺镇。1942年撤销,与长寨县合置长顺县。

  • 民生

    监生名目。亦名俊秀。指明朝实行纳粟制度后,一般庶民经纳粟援生员之例入国子监而为监生者。出路仅为州县佐贰及府首领官,得京职者,则光禄寺、上林苑等不重要的衙门。甚至有任各边省军卫有司首领官,或卫学、王府教授者。

  • 一波万波

    比喻书法笔画流动富有情趣。也比喻事端越来越扩大。宋.范成大《题消息斋》:“冷暖旧雨今雨,是非一波万波。” 见“一波才动万波随”。宋范成大《题请息斋》:“冷暖旧雨今雨,是非~。”

  • 南行别弟

    【介绍】:韦承庆作。又作崔道融《寄人二首》之二。此诗是作者流放岭南,与弟弟分别时所作。抒发了思念之情及贬谪之恨。钟惺《唐诗归》卷一评曰:“妙处全在不是说花。”

  • 忠路

    即忠路土司。今湖北利川市西南忠路镇。民国时有县佐驻此。

  • 踵迹相接

    同“踵趾相接”。清 昭槤《啸亭杂录.梁提督》:“自丛岚叠嶂间以刀掘路,士卒各怀一铁钉,踵迹相接,攀钉而上。” 见“踵趾相接”。

  • 羁旅行

    【介绍】:张籍作。诗作描写旅人远行之苦:道途荒蛮,晚眠早起,虽然离家渐远,却因谋生之计未成而难以返回。艰难困苦,却又无人可以诉说。清人贺裳曰:“数语深肖旅途之景。”(《载酒园诗话》又编)诗作正是以这种深沉的笔触展示了一幅真实生动的“羁旅图”,“情景荒凉如画”(邢昉《唐风定》)。

  • 本官阶

    官员叙迁之阶。宋初官员系衔往往以散官、本官与差遣并列,散官沿袭唐制,是表示官员品阶的。但唐末高级散官往往为低级武官所得,故自五代以来,散官已无足轻重。本官指官员所担任的正官,但宋初某一机构的官员并不主管本部门事务,而差遣才是官员们实际担任的职务。本官只有以特旨指定其管理本部门事务,才成为本部门的实际长官,管理本部门事务实质上就是该官员的差遣。因此,本官已成为官阶高低的主要标志,成为官员升迁之阶,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