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山
一名樊山。即今湖北鄂州市之西山。《三国志·吴书·王蕃传》:甘露二年(266),孙皓斩王蕃。裴注引《江表传》载:“(孙)皓用巫史之言,谓建康宫不利,乃西巡武昌,仍有迁都之意,恐群臣不从,乃大请会,赐将吏。皓出登来山,使亲近将掷蕃首,作虎跳狼争咋之,头皆碎坏,欲以示威,使众不敢犯也。”
古山名。又称樊山、袁山、西山、寿昌山、樊冈。在今湖北省鄂州市西。三国吴孙皓曾登此山。宋苏轼有《樊山记》。
一名樊山。即今湖北鄂州市之西山。《三国志·吴书·王蕃传》:甘露二年(266),孙皓斩王蕃。裴注引《江表传》载:“(孙)皓用巫史之言,谓建康宫不利,乃西巡武昌,仍有迁都之意,恐群臣不从,乃大请会,赐将吏。皓出登来山,使亲近将掷蕃首,作虎跳狼争咋之,头皆碎坏,欲以示威,使众不敢犯也。”
古山名。又称樊山、袁山、西山、寿昌山、樊冈。在今湖北省鄂州市西。三国吴孙皓曾登此山。宋苏轼有《樊山记》。
元置,在今湖北武昌县东。明改为驿。
即曲水宗。在今西藏曲水县东北曲水。清乾隆 《西域同文志》 卷18: “西番 (藏) 语: 楚舒勒,水沟也。傍水建城,故名。”
官名。北宋神宗熙宁三年 (1070),以南北作坊副使改置,为武臣迁转之阶。元丰 (1078—1085) 改制,定为从七品。徽宗政和二年 (1112),改武阶官名,换为武显郎。
在今宁夏灵武市西南古黄河沙洲上。本赫连氏之“果城”,相传赫连氏有骏马死于此,以马色名城为白口骝,后讹为薄骨律。北魏太延二年(436)置镇。孝昌中,改为灵州。 【检索薄骨律镇 ==>】 古籍全文检索:薄骨律镇 全站站内检索:薄骨律镇
源见“云台画像”。谓建立功勋,获得殊荣。清 洪昇《长生殿.剿寇》:“拥大将,气雄哉,合图画上云台。” 【检索图画上云台 ==>】 古籍全文检索:图画上云台 全站站内检索:图画上云台
元赵州人,字进之,号海藏。著名医药学家。通经史,好医学。师事名医李东垣、张元素,取两家之长而有所发挥。尝任赵州学教授,兼提举官内医学。所著《伤寒辨惑论》、《仲景详辨》等均佚,今存主治伤寒病之《医垒元戎》十二卷,及《阴证略例》、《此事难知》、《汤液本草》等。
夔,散文家、诗人。自号弘农子。虢州阌乡(今河南灵宝西北)人。一说池州(今属安徽)人,无据。生卒年不详。家贫,好学,读书著文之余,兼事渔猎。举进士不第,遂优游江左。乾符以来,寓居湖州。光启三年(887)后,游长安,上书宰相言政事,无所获。景福、乾宁中,复居湖州。光化
源见“夺锦袍”。称人才思敏捷,文采出名。明 高启《谢赐衣》诗:“被泽徒深厚,惭无夺锦才。” 偏正 夺锦,夺锦袍。形容才学超群,后来居上。语本《新唐书宋之问传》:“武后游洛南龙门,诏从臣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后赐锦袍。之问俄顷献,后览之嗟赏,更夺袍以赐。”明
同“知书达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一回:“媳妇虽不敢说知书识礼,然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俗话,是从小儿听到大的。”郭沫若《卓文君》第三景:“文君,你是知书识礼的人,我万不想出你,替我卓门闹出这样伤风败俗的丑事!” 见“知书达礼”。郭沫若《卓文
地名。在今广西忻城县境内,明时为八寨之一。参见“八寨”。 【检索剥丁 ==>】 古籍全文检索:剥丁 全站站内检索: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