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丹
【生卒】:753~810
【介绍】:
字文明,行二十四,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颜真卿外孙。明经及第。官终江南西道观察使,政绩卓著。德宗贞元十六年(800),新罗国君死,曾奉使往吊。与僧人灵澈过从甚密,多有酬唱。《新唐书》有传。《全唐诗》存诗2首。
【生卒】:753~810
【介绍】:
字文明,行二十四,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颜真卿外孙。明经及第。官终江南西道观察使,政绩卓著。德宗贞元十六年(800),新罗国君死,曾奉使往吊。与僧人灵澈过从甚密,多有酬唱。《新唐书》有传。《全唐诗》存诗2首。
官名。即尚衣奉御,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尚衣奉御。参见“尚衣奉御”。官名。唐置,见“奉冕局”。
又称“坐质”或“坐班”制度。明、清、民国时期四川凉山彝族等地区实行的一种反动统治制度。明、清、民国时期,当地统治者命令彝族(主要是黑彝)各家支头人或亲属到府、州、县城去坐牢当人质,三个月、半年或一年轮换。一旦爆发彝族的反抗斗争或其他所谓“违法”事件,便将人质处死。以此作为控扼彝族人民反抗的手段。解放后,将此制度彻底废除。
参见:鹅炙
原称《中英续增条约》,1860年10月24日(咸丰十年九月十一日)英国在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之后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恭亲王奕訢代表清政府在北京礼部大堂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签订。共九款,除了承认中英《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外,英国又攫取了如下权益:增开天津为商埠;准许
《汉书•杨恽传》卷六十六:“章下廷尉案验,得所予会宗书,宣帝见而恶之。廷尉当恽大逆无道,要斩。”按,《汉书•宣帝纪》卷八云:“(五凤)二年……十二月,平通侯杨恽坐前为光禄勋有罪,免为庶人。不悔过,怨望,大逆不道,要斩。”此说与《汉书》本传记载相抵牾,《资治
慎到生于前350年前后。据此,定田骈生于前350年前后较为适宜。桓宽《盐铁论论儒》论齐闵王末年诸儒散去情形时,言及田骈入薛。钱穆《先秦诸子系年》、蒋伯潜《诸子通考》均以为此说为是。齐闽王末年为前284年,若田骈生于前350年前后,此时六十上下。
前339—约前278 战国时楚国人,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楚国贵族。为楚怀王左徒、三闾大夫。博闻强志,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为人正道直行,主张明法度,任贤能,图谋富强,联齐抗秦。又奉命草拟宪令,深得怀王信任。后因上官大夫进谗
源见“绝缨”。指君王宽待臣下。唐李瀚《蒙求》:“赵胜谢躄,楚庄绝缨。”
?—1802清朝大臣。字香圃。满洲镶白旗人。乌苏氏。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选庶吉士。历翰林院侍讲、侍读、国子监祭酒、詹事府詹事、大理寺卿。二十九年(1764),入直上书房,充《四库全书》总阅,累擢礼部侍郎,兼副都统。五十四年(1789),迁内阁学士,直内廷,不附和珅,以旷直禠职,留上书房效力,嘉庆四年(1799),补授内阁学士兼副都统。历礼部、吏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擢左都御史兼都统,
明诗总集选洪武初讫嘉靖末年之诗。《葚园说诗》卷三:“《盛明百家诗》起洪武初,讫嘉靖末年,凡百人,人各一集,每集首各为小传,前有赋,后有诗。隆庆二年三月,无锡俞宪汝成氏选刻,计百本。”嗣后续有增补。参见15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