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中英天津条约

中英天津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58年6月26日(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桂良、花沙纳代表清政府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天津签订。共五十六款, 另附《专条》。主要内容:英国公使常驻北京,英国得在各通商口岸设立领事,与清政府外交往来用平等礼节;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后选定台南)、淡水、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十处为通商口岸;耶稣教、天主教教士可到内地自由传教,中国官员“不得刻待禁阻”;英国人得往中国内地游历、通商;英国商船有权在长江一带各通商口岸自由往来,英国军舰驶入中国口岸,中国地方官须“妥为照料”;英国人得在各通商口岸“听便居住”,租地建屋,设立医院、教堂、坟茔等;英国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中英人民争讼事件,由英领事会同中国官员审断,英国人犯罪“皆由英国惩办”;中国赔偿英国军费四百万两;英国在中国享受最惠国待遇。

猜你喜欢

  • 以古制今

    偏正 按照古代的成规来处理当今的事务,指守旧泥古。《战国策赵策二》:“谚曰:‘以书为御者,不尽于马之情。~者,不达于事之变。’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贬义。多用于政事方面。→泥古不化 泥古拘方↔通权达变

  • 文澜阁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中孤山南麓。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建,庋藏《四库全书》一部。今为浙江省博物馆。

  • 爱登里罗汨没密施合毗伽可汗

    见“保义可汗”(1682页)。

  • 一唱三叹

    同“一倡三叹”。晋 陆机《文赋》:“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宋 苏轼《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诗:“长篇小字远相寄,一唱三叹神凄楚。” 见“一倡三叹”。晋陆机《文赋》:“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清谭嗣同《报刘淞芙书》2:“蔚庐先生固稍逊,然称心而言,绝无

  • 胡僧祐

    【生卒】:492—554 字願果,南阳冠军(今河南邓县西)人。初仕魏至银青光禄大夫,大通二年归梁,历超武将军、文德主帅,戍守项城,城陷,为北魏所俘。次年又南归,仕至镇西录事参军。侯景之乱,与陆法和大败景将任约,梁元帝授以领军将军。西魏攻江陵,僧祐都督城东诸军事,亲

  • 龚驯渤海

    源见“卖剑买牛”。好官止息纷争,重本务农。明吴应箕《春兴》诗之一:“何处有龚驯渤海,空嗟无诩令朝歌。”

  • 献可替不

    同“献可替否”。不,同“否”。《艺文类聚》卷二六引南朝 梁简文帝《答徐摛书》:“山涛有云:‘东宫养德而已。’但今与古殊,时有监抚之务,竟不能黜邪进善,少助国章,献可替不,仰裨圣政。” 见“献可替否”。南朝梁简文帝《答徐摛书》:“山涛有云:‘东宫养德而已。’但

  • 孙膑著作,《史记》称《兵法》,高诱注《吕氏春秋·不二》以为“作《谋》八十九篇,权

    《汉书•艺文志》“兵权谋家”类著录“《齐孙子》八十九篇”。自注:“图四卷。”颜师古注:“孙膑。”其书在东汉末年或已亡。曹操注《孙子》十三篇只字未提及,《隋书•经籍志》也未著录。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竹简有《孙膑兵法》共十六篇。杨伯峻《孙膑和<孙膑兵法

  • 段正

    ?—1316元代云南大理第五代总管。亦称信苴正。白族。大理人。※段忠子,※段庆从弟(一说为弟)。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一作十年)袭任大理总管、云南行省参政。同年,招蒙化(今巍山)山中白民入籍。在职期间,元廷命云南蒙古驻军及当地土兵出征八百部,后诏罢;元廷开科取士,每榜限云南取5名,其中蒙古2,色目2,汉1;元设云南行省儒学提举司,管理诸路学府及生员。仁宗延祐三年(1316)卒,子(一作段庆子

  • 尘饭涂羹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为饭,以涂(泥)为羹,以木为胾(音zì,大块肉),然至日晚,必归饷(食,吃饭)者,尘饭、涂羹可以戏而不可食也。夫称上古之传颂(传说颂扬之事),辩而不悫(说话动听,但不实在),道先王仁义而不能正(治)国者,此亦可以戏,而不可以为治也。”战国末期哲学家韩非以“尘饭涂羹”这样徒具形式但毫无实际用途的东西为喻,说明要治理国家必须讲求实际,不能靠夸夸其谈,颂古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