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经
《六经》之一。《庄子·天运》:“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今不存,内容无考。《汉书·艺文志》著录有《乐记》等六种,凡一百六十五篇,而无《乐经》之名。《宋史·乐志》认为焚于秦火。邵懿辰《礼经通论》认为,乐本无经,“乐之原在《诗》三百篇之中,乐之用在《礼》十七篇之中”。
【检索乐经 ==>】 古籍全文检索:乐经 全站站内检索:乐经
《六经》之一。《庄子·天运》:“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今不存,内容无考。《汉书·艺文志》著录有《乐记》等六种,凡一百六十五篇,而无《乐经》之名。《宋史·乐志》认为焚于秦火。邵懿辰《礼经通论》认为,乐本无经,“乐之原在《诗》三百篇之中,乐之用在《礼》十七篇之中”。
见“拓跋贺傉”(1361页)。
在灶上扫除不洁之物。 比喻轻而易举。语出《史记.李斯列传》:“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裴駰集解:“徐广曰:骚音扫。”司马贞索隐:“言秦欲并天下,若炊妇扫除灶上之不净,不足为难也。”后多引作〔从灶上扫除〕。清.方苞《戊申正月示道希》:“而我闻嫂之丧,气结累日,盖哀其事吾父母,日从灶上扫除也。”清.袁枚《为尹太保贺伊里荡平表》:“从灶上扫除瀚
见“耶律濬”(1305页)。
年号。(1)十六国北凉沮渠无讳年号(443);沮渠安周沿用不改(444—460)。凡十八年。(2)一作永平。北魏南安王拓跋余年号(452)。承立 即“完颜庆山奴”。 【检索承平 ==>】 古籍全文检索:承平 全站站内检索:承平
指上古唐尧在位时期。传说那时天下太平。后世往往用来比喻太平盛世。又传说尧在位70年,让位给舜后28年才死,寿逾百岁,故也常用来祝颂皇帝长寿。(此典出自《陈书沈不害传》。沈不害字孝和,陈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官至通直散骑常侍。梁朝末年,由于战乱,国学未立,因而曾
【介绍】:一作陈闰。郡望颍川(今河南许昌),苏州(今属江苏)人。白居易之外祖父。大历五年(770)明经登第。官终坊州鄜城令,约卒于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前。润能诗,张为《诗人主客图》将其列为高古奥逸主孟云卿之及门者。《全唐诗》存诗8首,《全唐诗逸》补诗6句,《全唐诗补编》补诗1首、移正2句。
在今海南省文昌县南。《方舆纪要》卷105文昌县:文昌江在“县南一里。一名南桥水。《志》云,江源有二:一出县境之迈南山,一出龙塘。至县南一里合流,又东南达清澜港入海”。
又名风陵津(《唐六典》)。相传风后葬此,故名风陵或封陵。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黄河北岸。《周书蒋升传》:西魏大统三年(537),“东魏将窦泰入寇,济自风陵”,即此。唐圣历元年(698)置关。明洪武中设巡司戍守。为晋、陕、豫三省交通要冲。 【检索风陵渡 ==>】 古籍全文检索
唐代党项羌部落名。依部族姓氏命名,属党项八部之一。今人考证其原居地在今四川松潘西北大金川上游细华以南阿坝地方。
书名。东汉杨终撰。记述西南边疆哀牢族的历史。久佚。 【检索哀牢传 ==>】 古籍全文检索:哀牢传 全站站内检索:哀牢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