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
秦、汉时边塞上险要处作防御用的城堡。《史记·蒙恬列传》:“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汉书·匈奴传》:“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里,筑城、障、列亭,至卢朐。”《资治通鉴》: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居一障间”,胡三省注引颜师古曰:“障,谓塞上要险之处,别筑为城,因置吏士,而为蔽障以御寇也。”胡三省注又云:“汉制,每塞要处别筑为城,置人镇守,谓之候城,此即障也。”
【检索障 ==>】 古籍全文检索:障 全站站内检索:障
秦、汉时边塞上险要处作防御用的城堡。《史记·蒙恬列传》:“太史公曰:吾适北边,……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汉书·匈奴传》:“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里,筑城、障、列亭,至卢朐。”《资治通鉴》: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居一障间”,胡三省注引颜师古曰:“障,谓塞上要险之处,别筑为城,因置吏士,而为蔽障以御寇也。”胡三省注又云:“汉制,每塞要处别筑为城,置人镇守,谓之候城,此即障也。”
侯方域原文: 丁掾治其室成,其僚若友相与贺焉,而请于侯子为之文。曰: 今吏治之所以不古者,以择其吏胥者轻也。若丁掾①者,可谓能佐其上矣。先是,太守徐公来莅是郡,洁清而威严,犂然②不可欺,于是畏犯法者,皆缩不敢前。徐公明而善知人,独谓丁掾循循者可用也。终徐公
元朝灭亡后,居于漠北的蒙古族分成三部:兀良哈部,鞑靼部,瓦剌部。这些部落的统治者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同时也不断骚扰明朝边境。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鞑靼部帅鬼力赤杀北元七传主坤帖木儿,自立为鞑靼可汗。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阿鲁台杀鬼力赤,拥立坤帖木儿弟本雅失里为鞑靼可汗,自称太师,专权擅政。永乐七年,阿鲁台杀明使者,双方爆发战争。明将邱福败于胪朐河(今克鲁伦河)上。永乐八年,明成祖亲率五十
攘袂:捋起衣袖。切齿:咬紧牙齿。形容愤怒、激动的样子。宋.秦观《进策.边防上》:“吏士攘袂切齿,皆欲犁其庭而扫其闾。” 并列 攘袂,捋起衣袖。切齿,咬紧牙齿。形容非常激动、愤怒。宋秦观《进军边防上》:“吏士~,皆欲犁其庭而扫其闾。”△多用于描写人的举止行动。
【生卒】:?——1631明末农民起义初期领袖之一。陕西人。后被杀。
在今江西樟树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87临江府清江县 “固本堤” 条下:钟家园堤 “在府 (今临江镇) 东南十余里。《志》云,堤当袁、赣二水之冲,修筑为艰。隆庆三年修城复坏,以沿堤皆沙砾,易于消溃也。万历中复常修筑”。
①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续汉书郡国志》 鲁国驺县注:“城北有牙山。”《清一统志兖州府一》:“《府志》:峄山与牙山,大小相错,状若犬牙。” ②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南海中。《清一统志廉州府》:牙山“在钦州东南龙门外海之东,去龙门六十里。海中特起三峰,广十里,形如排
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北。《方舆纪要》卷68昭化县:马鸣关在“县北百里”。
元至元十五年(1278)改广宁府置,属辽阳行省。治所即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广宁镇)。辖境相当今辽宁医巫闾山以东,黑山、辽中二县以南,大辽河以西地区。明洪武初废。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广宁府置,治今辽宁省北宁市。属辽阳行省。辖境相当今辽宁省辽河以西,凌海、北宁、黑山等市县以东地区。明洪武初废。
南宋理宗时一次政治改良活动。理宗即位后,权臣史弥远以拥戴之功擅政, 独相达九年。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十月,史弥远死,理宗始得亲政,遂诏改明年为端平元年。命郑清之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罢逐史氏亲信同党,召还被贬窜的真德秀、魏了翁等十几名朝臣,委以重任,意欲改良政治。时人比为“元祐更化”,号为“小元祐”,实际效果甚微。
山名。在安徽省祁门县北。传说有彭公于此山炼丹修仙。山上有金液池、丹泉、丹泉亭、彭公尖等景观,均与彭公炼丹有关。明代汪思敬有诗云:“彭公去后无消息,独见尖峰剑插天。”山里所生方竹,为皖南山区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