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百科知识>北魏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

467—499

即元宏。或作拓跋宏。北魏皇帝。公元471—499年在位。鲜卑族。献文帝长子。皇兴五年(471),即帝位,改元延兴。时年幼,由祖母冯太后临朝。太和九年(485),实行均田制。次年立三长制。十四年,太后死,乃亲政。十七年,由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迁都洛阳(今属河南)。此后几年中,大力推行汉化:禁鲜卑语,凡朝廷官员年三十以下者均须讲汉话;禁鲜卑服,令着汉人服装;改胡姓为汉姓,以拓跋氏为元姓等;变南徙鲜卑人籍贯为洛阳人,死后葬于洛阳;鼓励与汉人通婚,自己与诸皇弟均娶汉世家大族女为妃;行门阀之制,以鲜卑八姓和汉五姓为最高门第,凡厮养之户不得与士民为婚;参照汉、晋、南朝典章旧制,审订新律令、官制及朝仪。又督劝田畴,分遣侍臣巡访民间,赐贫穷孤老以粟帛。亲祠孔庙,至太学问博士经义。为推行改制,曾处死太子恂,又平定鲜卑贵族元隆、元业及官僚穆泰、陆叡等人之叛乱。虽戎马倥偬,仍喜好读书,举凡五经、史传、百家之言,无不该涉。坐讲儒学,善谈《老》、《庄》,尤精释义。诗赋铭颂,任兴而作。听览政事,从善如流。又多力善射,屡兴兵南攻齐,欲成一统之业。二十三年,复亲征齐,病死于谷塘原行宫。谥孝文帝。庙号高祖。


【检索北魏孝文帝 ==>】 古籍全文检索:北魏孝文帝     全站站内检索:北魏孝文帝

猜你喜欢

  • 狐奔鼠窜

    形容狼狈逃窜的样子。《宋书.索虏传》:“顷诛讨蛮髦……或有狐奔鼠窜,逃首北镜。”《英烈传》二一回:“诸部士卒,俱各狐奔鼠窜退去。” 并列 形容慌忙逃窜的样子。《宋书索虏传》:“顷诛讨蛮髦……或有~,逃首北境。”△贬义。用于形容逃跑的样子。→东逃西窜。

  • 毛式玉

    【生卒】:?—1761 【介绍】: 清山东掖县人,字伊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官翰林院检讨,致仕归。喜聚书,多善本。嗜金石刻,解官后曾骑驴入天柱山,遍拓元魏高齐碑。 【毛式玉作品 ==>】 

  • 射影沙虫

    源见“含沙射影”。喻指阴谋中伤者。元王士熙《行路难》诗之一:“罥衣绊足竹刺短,潜形射影沙虫低。”

  • 触斗蛮争

    源见“蛮触交争”。比喻为细微私利而争斗。清尤侗《驻云飞.十空曲》:“竖子英雄,触斗蛮争蜗角中。”清王韬《答强弱论》:“触斗蛮争,由造物主观之,不值一笑。”并列 触和蛮,《庄子》寓言中蜗牛左右角上两个小国。见《庄子·则阳》。比喻为私利而争斗,常互相争地而战,伏尸数万。清·王韬《答强弱论》:“~,由造物主观之,不值一笑。”△用于争斗方面。【词语触斗蛮争】  成语:触斗蛮争汉语词典:触斗蛮争

  • 二三其意

    见“二三其德”。《东周列国志》87回:“夫富强之术,不得其人不行;得其人而任之不专,不行;任之专而惑于人言,~,又不行。”

  • 汪沆卒,年八十一。

    据邵晋涵《征士汪先生家传》(《南江文钞》卷九)。《槐塘诗稿》十六卷《文稿》四卷乾隆五十一年刊行。据《贩书偶记》卷一五。杨鍾羲《雪桥

  • 韩世谔

    擒虎子。炀帝大业九年,附杨玄感为将,每战争先。兵败被执,以酒进守者。守者醉,得以脱身。后不知所终。(,参见《北史》) 【介绍】: 隋河南东垣人。韩禽子。倜傥骁勇,有父风。炀帝大业九年杨玄感反,引世諤为将,每战先登。玄感败,世諤为吏所拘,押送帝行在所,于路日市

  • 竹王祠

    亦名竹三郎庙。在今贵州福泉县东南三十里凤山镇。清陈鼎《黔游记》:“竹王祠在杨老驿,去清平县三十里。三月间香火极盛。相传汉时夜郎女澣于遯水,忽有巨竹三节上流浮下,中有儿啼声,剖得一男,育之。及长有材武, 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能以威德抚诸蛮,诸蛮归之。武帝

  • 高荫爵

    【生卒】:1655—1712 【介绍】: 清奉天铁岭人,隶汉军,字子和。康熙初谒选得直隶蠡县知县,请发仓赈灾,上官不许,以解官力争获准。官至直隶口北道,有惠政。 【高荫爵作品 ==>】 

  • 匡衡

    字稚圭,西汉东海承(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人。父世农夫,少好学,家贫,佣作以供资用。能文学,善说《诗》。宜帝时,任太常掌故。元帝好儒术,善其精于经学,以为郎中,历迁博士、太子少傅、御史大夫,官至丞相,封乐安侯。曾多次上疏,引经义议论政治得失。成帝时,因被人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