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山
“邙”亦作“芒”,即邙山。金正隆六年(1161)曾改名太平山。在今河南洛阳市北,接偃师、巩义、孟津三市、县界。历代洛阳有事,此山为必争之地。《资治通鉴》:唐武德三年(620),李世民攻王世充于洛阳,“大军屯于北邙,连营以逼之”。东汉、北魏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唐王建《北邙行》:“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后人常以此泛指墓地。《红楼梦》第九十七回:“竟这样小小年纪,就作了‘北邙乡女’。”
【检索北邙山 ==>】 古籍全文检索:北邙山 全站站内检索:北邙山
“邙”亦作“芒”,即邙山。金正隆六年(1161)曾改名太平山。在今河南洛阳市北,接偃师、巩义、孟津三市、县界。历代洛阳有事,此山为必争之地。《资治通鉴》:唐武德三年(620),李世民攻王世充于洛阳,“大军屯于北邙,连营以逼之”。东汉、北魏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唐王建《北邙行》:“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后人常以此泛指墓地。《红楼梦》第九十七回:“竟这样小小年纪,就作了‘北邙乡女’。”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为春官府典命下大夫属官。北周沿置,后改典命为大司礼,遂隶大司礼,武帝保定四年(564),改大司礼为礼部,又为礼部下大夫属官。正一命。佐司玄中士掌国内道士、道观事务。武帝建德三年(574),诏废佛道两教,遂无所掌。
爵位名。北齐置,与开国县男同为从五品。
在今广东惠来县北。《方舆纪要》卷103惠来县:五潮山在“县北三十里。形势雄伟,高耸如屏,为县枕山。山西有普陀岩,岩口有潭,常盈不竭”。
同“邓禹笑人”。宋陆游《病后衰甚非篮舆不能出门感叹有赋》诗:“寂寂岂惟惭邓禹,厌厌更觉类曹蜍。”【词语惭邓禹】 汉语词典:惭邓禹
在四川省罗江县南部。面积38.81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王家大山,人口 3000。1949年为白马乡,1958年改公社。1981年更名白马关公社。以境内白马关得名。1984年改乡,2000年建镇。产稻、小麦、花生、西瓜等。有水电、建筑、建材、化工、造纸等企业。108国道、成绵
见“拟票”。 【检索条旨 ==>】 古籍全文检索:条旨 全站站内检索:条旨
又作扜弥国、拘弥国、宁弥国。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府。都城在扜弥城(今新疆于田县北克里雅河东岸)。东汉名拘弥国。
【生卒】:?-92 字邵公,汝南汝阳(今河南周口)人。少习《孟氏易》,为乡邻所敬。初为县功曹,后举孝廉。章帝时任楚郡太守,大胆处理楚王刘英谋逆积案,释放无罪者数百家。历迁河南尹、太仆、司空、司徒。和帝时,窦氏专权,他常上书指斥,无所回避,并贬其私党四十余人。 【
在今广东南雄县东南。《舆地纪胜》 卷93南雄州: 青嶂山 “在城东南五十里。翠阜屹立、松桧阴翳,有神仙隐几,一锅似玉磨琢,瀑布潺湲。耆旧传有石锅,龙王居此。迄今岁旱,祈祷有应”。《方舆纪要》 卷102南雄府保昌县: 青嶂山 “在府东南四十里。……称为奇胜”。
在今湖北安陆市西北二十里。《周书文帝纪》: 西魏大统十六年 (550),“柳仲礼率众来援安陆,杨忠逆击于漴头,大破之,擒仲礼,悉虏其众”。 即“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