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延
又作兀颜。金女真部落姓氏。部人分布在阿不塞、蝉春、速频、曷懒、星显、僝春、爱也窟各水(今吉林松花江上源,延边珲春河、绥芬河、海兰河、布尔哈通河、牙河及图们江上游)流域和隆安路(治今吉林农安)等广大地区。入中原后,改汉姓为朱。
【检索乌延 ==>】 古籍全文检索:乌延 全站站内检索:乌延
又作兀颜。金女真部落姓氏。部人分布在阿不塞、蝉春、速频、曷懒、星显、僝春、爱也窟各水(今吉林松花江上源,延边珲春河、绥芬河、海兰河、布尔哈通河、牙河及图们江上游)流域和隆安路(治今吉林农安)等广大地区。入中原后,改汉姓为朱。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號 謚號 建元 年號年次 輔 政 者 備 注 南宋 ②趙眘 臨安 孝宗 成 3 2乾道8年 梁克家 虞允文 西夏 ⑤李仁孝 (銀川) 仁宗 聖德 4 4乾祐3年 金 ⑤完顏雍 燕京 世宗 仁 1 大定12年 西遼 ④耶律普速完 虎思斡耳朵 承天后 1 崇福9年
清僧。浙江海宁人,俗姓朱,字雨青。出家于白马寺,后住西湖净慈寺,继松光老人法席。工画。有《茶梦山房吟草》。
即今云南弥渡县东南牛街彝族乡。清道光间改名牛街。咸丰六年 (1856) 李文学等领导的彝族起义,曾设府于此。
【生卒】:1791——1841字申甫。江苏宝山(今属上海)人。孤贫,有孝行。从姚鼐学古文,著有《休复居集》。【生卒】:1791—1841清江苏宝山人,字申甫,一字兰生。诸生。贫困力学,博综经史,尤致力于元史。有《休复居诗文集》,所撰元后妃、公主二传,附刻集后。其余考辨及诸表均佚。
同“绿林豪客”。清 李渔《玉搔头.逼氛》:“我如今以诛讨二贼为名,有谁人道我的不是,又喜得有两个绿林豪杰率众来归,要助我力图大事。” 见“绿林好汉”。清李渔《玉搔头逼氛》:“我如今以诛讨二贼为名,有谁人道我的不是,又喜得有两个~率众来归,要助我力图大事。”
书名。清魏秀仁撰。抄本,北京图书馆藏。全书分四十二节记清朝与太平天国斗争始末,间述捻军及回民起义事。 【检索咄咄录 ==>】 古籍全文检索:咄咄录 全站站内检索:咄咄录
读音:Bào【综】 见《中华姓府》(63)和《中国姓氏集》(62)。台湾花莲有此姓(68,26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 《姓氏词典》 引 《新元史》亦载,“元有报恩奴”,未详其他。
①在今河北邯郸市内。《清一统志·广平府二》:市桥“在邯郸县西门外。相传战国时赵王建,下有铁牛、铁柱,商旅辏集于上”。②即今广东番禺市(市桥镇)。清移沙湾巡司驻此。1945年后为番禺县治。③在今广东东莞市城区内。《清一统志·广州府》:德安桥“在东莞县税课局西,横跨县港。本名通济,后废,元复置改名。民多于桥上为市,号曰市桥”。④亦名冲星桥。战国时秦建。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文庙西街附近。东晋常璩《华阳国志
读音:Huángguó【源】 金时女真人姓。系出沙陀突厥,旧奉基督教,金时徙其一部于辽东,余者驻长城地域,守御北边(71)。亦称汪古。以部为氏。亦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望】 陇西(60,71)。【变】 ①亦作汪古、〔汪骨〕、〔旺古〕、〔王孤〕、雍古(71)。清《续通志·氏族略》作洪果(24)。②汉姓有汪、马、赵(71)。【人】 黄掴九住,金时临潢人,累官河东北路按察使、转运使,后知彰
【生卒】:?—3 【介绍】: 西汉钜鹿杨氏人,字子心。以郡吏察廉为楼烦长。举茂材,粟邑令。左冯翊薛宣以赏能治剧,荐为频阳令。成帝永始、元延间,选守长安令,穷治奸恶,捕杀甚多,视事数月,盗贼散走,不敢窥长安。徙江夏太守,捕杀江贼及所诛吏民甚多,坐残贼免。平帝元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