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伤仲永》

《伤仲永》



                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lì)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wéi)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yì)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pān)仲永/环谒(yè)/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chèn)/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yān),曰:“泯(mǐn)然众人矣(yǐ)。”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
  贤于/材人远矣。卒(zú)/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今夫(fú)/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yé)?
                            课下注释
 1.隶:属于;2.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3.未尝:不曾;4.求:要求5.异:感到奇怪;6.借旁近:向邻居借;7.与:给;8.书:写;9.为:题写;10.以……为意:把……作为诗的内容;11.观:看;12.自是:从此;13.是:这、此;14.就:完成;15.者:......的地方;16.稍稍:渐渐;17.或:有人;18.宾客:用宾客之礼款待,名词动用(请客);19.邑人:同县的人;20.乞:求取,这里指花钱求仲永提诗;21.利其然:贪图这样(以此有利可图);22.扳:通“攀”,牵,引;23.环谒:到处拜访;24.使:让;25.从:跟从;26.称:相当;27.泯然:消失。28.不至:没有达到(要求)。29.王子:王安石的自称。30.夫:发议论。31.固:本来。

译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伤仲永》中考题(2013年常德市)    

猜你喜欢

  • 乌珠留若鞮单于

    ?——13汉代匈奴单于。挛鞮氏。名囊知牙斯。※呼韩邪单于子。※车牙单于弟。先任右贤王。后任左贤王。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兄死,嗣单于位。先后遣子右股奴王乌鞮牙斯、左於駼仇掸王稽留昆入侍汉。哀帝建平二年(前5年),败进扰之乌孙于匈奴西境,收其质子,后尊汉诏遣还。元寿二年(前1年),率随从500人朝汉,受厚遇。归,复遣左日逐王入侍汉。后受王莽示意,依汉俗更名为“知”。王莽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强改“匈奴

  • 王弄山部

    宋大理置,属最宁府。在今云南文山县西北六十七里老回龙。元代分为大、小二部,属临安路。明改王弄山长官司。大理国置。“领屈中、阿马、阿月三部”(《方舆胜览》)。治今云南省文山县西。元属临安府。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置王弄山长官司。

  • 郑玄六十四岁,公卿举其为赵相,道断不至。

    按,事载《后汉书•郑玄列传》卷三十五,事前叙“董卓迁都长安”,《后汉书•孝献帝纪》卷九谓迁都在此年,故其举赵相当在此年。

  • 静难镇

    在今陕西绥德县西。《资治通鉴》: 唐武德九年 (626) 三月,“壬寅,梁师都寇边,陷静难镇”。即此。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介绍】:李白《渡荆门送别》诗句。二句写出了楚地山川的雄阔景色,与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同为传颂千古的写景名句。

  • 體覺

    读音:Tǐjué【源】 彝族姓。属阿黎家支(375)。

  • 载:“崔承祐,唐昭宗景福二年入唐登第。

  • 忙兀台

    【生卒】:?——1290 蒙古达达儿部人。初事忽必烈,为博州路奥鲁总管。至元七年(1270)为监战万户,次年为邓州新军蒙古万户,治水军于万山南岸,率兵攻樊城、襄阳。十一年从伯颜南征,攻郢州、黄州、鄂州均取胜。沿江东下取常州,攻福州。为福建行省右丞相、江浙行省左丞相。曾

  • 马革敛尸

    即马革裹尸。谓英勇作战,不怕牺牲。东汉马援慷慨有大志,决心立功边疆,尝言:“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见《后汉书·马援传》。慧偘《闻侯方儿来寇》:“羊皮赎去士,马革敛还尸。”

  • 涣北县

    北魏改铚县置,为临涣郡治。治所在今安徽濉溪县西南七十里古城乡。北齐改为临涣县。古县名。北魏置,治今安徽省濉溪县西南临涣镇。属谯郡。北齐改名临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