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新五代史·豆卢革传》

《新五代史·豆卢革传》


新五代史
原文
    豆卢革,父瓚,唐舒州刺史。豆卢为世名族,唐末天下乱,革避地之中山,唐亡,为王处直掌书记。庄宗即位,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革虽唐名族,而素不学问,除官吏,多失其序,常为尚书郎萧希甫驳正,革颇患之。庄宗已灭梁革乃荐韦说为相说唐末为殿中侍御史坐事贬南海后事梁为礼部侍郎。革以说能知前朝事,故引以佐己,而说亦无学术,徒以流品自高。是时,庄宗内畏刘皇后,外惑宦官、伶人,郭崇韬虽尽忠于国,而亦无学术,革、说俯仰默默无所为,唯诺崇韬而已。是时唐新灭梁,朝廷纪纲未立,议者以为宜革以渐,而崇韬疾恶太甚,果于必行,说、革心知其未可,而不能有所建言。是岁,大水,四方地连震,流民殍死者数万人,军士妻子皆采稆以食。庄宗日以责三司使孔谦,谦不知所为。枢密小吏段徊曰:“臣尝见前朝故事,国有大故,则天子以朱书御札问宰相。水旱,宰相职也。”庄宗乃命学士草诏,手自书之,以问革、说。革、说不能对,第曰:“水旱,天之常道,不足忧也。”二人各以其子为拾遗,父子同省,人以为非,遽改他官,而革以说子为弘文馆学士,说以革子为集贤院学士。庄宗崩,革为山陵使,以故事当出镇,乃还私第,数日未得命,而故人宾客趣使入朝。枢密使安重诲诟之于朝曰:“山陵使名尚在,不俟改命,遽履新朝,以我武人可欺邪!”谏官希旨,上疏诬革纵田客杀人,说坐与邻人争井,遂俱罢。革贬辰州刺史,说溆州刺史,所在驰驿发遣。既而革复坐请俸私自入,说卖官与选人,责授革贵州司户参军,说夷州司户参军,皆员外置同正员。已而窜革陵州,说合州。天成二年夏,诏陵、合州刺史监赐自尽。
(选自《新五代史·豆卢革传》,有删改)

译文
    豆卢革,父亲豆卢瓒,唐舒州刺史。豆卢为世代名族,唐末天下大乱,豆卢革迁家避祸来到中山,唐灭亡后,任王处直的掌书记。唐庄宗即位,被拜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豆卢革虽然是唐的名门望族,但向来不学无术,任命官吏,多不合规矩,常常被尚书郎萧希甫驳斥纠正,豆卢革很担心这事。唐庄宗消灭梁后,豆卢革于是推荐韦说任相。韦说,唐末任殿中侍御史,因罪贬官南海,后来在梁任礼部侍郎。豆卢革因韦说熟悉前朝旧事,因此推荐他辅佐自己,而韦说也不学无术,只是以门第自负。这时,唐庄宗在宫内怕刘皇后,在外受宦官、伶人的蛊惑,郭崇韬虽然对国家竭尽忠诚,但也不学无术,豆卢革、韦说随人俯仰,默默无所作为,只是附和郭崇韬罢了。这时唐刚刚消灭梁,朝廷的规章制度还没有建立,议事的人认为应当逐渐革除弊端,而郭崇韬嫉恶如仇,办事很果断,韦说、豆卢革心中明白这样做不行,却不能提出什么好建议。这年,大水成灾,四面八方都连续发生地震,流亡的百姓饿死的有几万人,士兵和他们的妻子儿女都采野谷子来吃。唐庄宗天天以此责问三司使孔谦,孔谦不知所措。枢密院小官段徊说:“我曾见前朝旧例,国家有大灾难,那么天子就用红色书札责问宰相。水灾和干旱,归宰相管。”唐庄宗于是命令学士起草诏书,亲手书写,用来责问豆卢革、韦说。豆卢革、韦说不能回答,只是说:“水灾干旱,是老天常要发生的事情,不值得忧虑。”豆卢革、韦说二人各自都任用他们的儿子做拾遣,父子同在一个省,人们认为不对,于是改任别的官职,于是豆卢革任用韦说的儿子为弘文馆学士,韦说任用豆卢革的儿子为集贤院学士。唐庄宗死,豆卢革任山陵使,按照旧例他应当外出任职,于是回到家中,几天都没有得到任命,而他的朋友宾客们催他上朝。枢密使安重诲在朝廷上骂他说:“山陵使的官名还在,不等到另外任命,就迫不及待到新朝任职,认为我是武臣好欺骗吗!”谏官迎合安重诲的意旨,上疏诬告豆卢革放纵田客杀人,韦说因和邻居争夺水井有罪,于是都被罢官。豆卢革被贬为辰州刺史,韦说被贬为淑州刺史,一路上用驿马遣送。不久豆卢革又因请求俸禄私财归自己,韦说卖官给候选的官吏,责授豆卢革为贵州司户参军,韦说为夷州司户参军,都在编制外安置,待遇同正式编制。不久放逐豆卢革到陵州,韦说到合州。天成二年夏,诏令陵、合二州刺史监督他们二人自杀。

《新五代史·豆卢革传》    

猜你喜欢

  • 孟嘉落帽

    形容才子文思敏捷,举止洒脱。孟嘉,字万年,江夏(今河南信阳市东北)人。少时即已知名,为桓温参军。很受器重。桓温在龙山设宴,手下僚属将佐毕至,此时,一阵风吹落了孟嘉的帽子,他竟没有觉察。桓温让左右的人不要告诉他,想看看他有何举止。过了很久,孟嘉起身去厕所,桓温叫孙盛写了一篇嘲讽他的文章和帽子一起放在他的座位上。孟嘉回来看到后,便作诗应答,文辞非常优美,在座的人都嗟叹不已。【出典】:《晋书》卷98《孟

  •   顾祖禹(1631—1692)卒。

    据夏定域《顾祖禹年谱》(载《文献》1989年第一至第二期)。朱彭寿《清代人物大事纪年》:“康熙十九年庚申(公元1680年),卒岁:顾祖禹,江苏无锡县布衣。卒年五十七。入《国史•文苑传》。”今不从。《清史列传•文苑传》:“祖禹,字复初,性沉敏,有大略,善著书。柔谦(

  • 五斗米道

    道教创始时期的关中一派。东汉张陵于永和年间在蜀地鹤鸣山(或作鹄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创立。受道者须出米五斗,故名。教徒尊张陵为天师,因又称“天师道”。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原始教义、仪规皆简陋,大致以诚信无欺教人,以巫术治

  • 木厂铺

    即今安徽六安市北木厂镇。明万历《六安州志》卷2《集》:木场铺在“北四十里”。

  • 王直(1379—1462)生。

    字行俭,泰和人。永乐甲申进士,选庶吉士。历翰林修撰、侍读,进学士,擢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进少傅兼太子太师。卒赠太保,谥文端。有《抑庵文集》。《明史》王直传:“直幼而端重,家贫力学。举永乐二年进士,改庶吉士,与曾棨、王英等二十八人同读书文渊阁。帝善其文,召

  • 误读兵书

    《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楚.项梁希望项籍刻苦学习成材。但项籍不学书,又不学剑;虽学兵法,又不专心。后以此用为学而无成之典。清.王昙《住谷城之明日,谨以斗酒、牛膏、合琵琶三十二弦侑祭于西楚霸王之墓》诗:“谁删本纪翻迁史?误读兵书负项梁。”

  • 𣲗渠

    西汉武帝时凿。“水出韦谷”(《汉书沟洫志》颜师古注引如淳说),在今陕西周至县西。《汉书沟洫志》:“关中灵轵、成国、��渠引诸川,……皆穿渠为溉田,各万余顷。”一说在今陕西岐山县东、扶风县西。 【检索

  •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介绍】:李世民《赐萧瑀》诗首二句。“疾风”句,语出《后汉书·王霸传》。板荡,源出《诗经·大雅》中《板》、《荡》二诗,指政局动荡不安。两句暗以王霸比萧瑀,又以疾风中的劲草为喻,赞扬萧氏身经乱世,但意志坚定,一直忠于李唐王朝。

  • 王如

    ?—315 西晋京兆新丰(今陕西西安东北)人。初为州武吏,遇乱流移至宛(今河南南阳)。时诏遣流人还乡,以关中荒残,不愿归。征南将军山简、南中郎将杜蕤遣兵送之,遂暗结流人,聚众四五万,自号大将军,领司、雍二州牧。与石勒结为兄弟。活动于沔汉一带。永嘉六年(312),因军中缺

  • 黑江

    亦名黑水。即今四川德阳市西北秀水河。《方舆纪要》 卷67罗江县: 黑江“在县西北。自安县界南流入境,下流会于汉州之绵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