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百科知识>秦圜钱

秦圜钱

战国时秦国青铜铸币。包括以下两类:(1)圆孔圜钱,无郭,以“两”为货币单位,不记铸地,背平素。一般认为此系秦国圜钱的早期形式,始于《史记·六国年表》所记秦惠文王二年(前336)“行钱”。主要有:1.“一珠重一两”圜钱。面文有“一珠,重一两。十二”、“一珠,重一两。十四”。“珠”即“圜”。“一珠,重一两”即此圜钱重一两。“十二”、“十四”,与记重无关,一说系记铸行次第,或说系纪年。径3.6—3.7厘米,重13.1—15.6克。2.“半睘(圜)”圜钱。由“一珠重一两”圜钱,知一圜钱重一两,“半圜”应即半两。(2)方孔圜钱。主要有:1.“两甾”圜钱,分有外郭与无外郭两种,背平素。“甾”即“锱”省,一锱为六铢,两锱为十二铢,正合半两。径约2.9—3.2厘米,重7.8克左右。2.“半两”圜钱。无内外郭,背平素。1977—1980年发掘的四川青川郝家坪50号战国晚期秦墓,出土此种钱七枚。此外,陕西凤翔高庄、咸阳黄家沟等地战国晚期秦墓中亦出有半两钱。直径约3厘米左右,重约3.7—7.4克。3.“文信”圜钱。系秦文信侯吕不韦在其封地所铸。1955年洛阳河南城遗址出土过此钱的残石范。面有形曲纹,无郭。径2.4—2.5厘米,重2.9—3.4克。4.“长安”圜钱。面文作“长安”二字,穿右“长”,穿下“安”。一说为秦始皇弟长安君成蟜所铸钱。径2.1—2.3厘米,重1.8—2.1克。


【检索秦圜钱 ==>】 古籍全文检索:秦圜钱     全站站内检索:秦圜钱

猜你喜欢

  • 兀勒都赤

    即“云都赤”。 【检索兀勒都赤 ==>】 古籍全文检索:兀勒都赤     全站站内检索:兀勒都赤

  • 昌隆县

    西魏改汉昌县置,属巴西郡。治所在孟津里 (今四川江油市南彰明镇)。隋开皇初属绵州,大业初属金山郡。唐武德初属绵州,先天元年 (712)改为昌明县。 古县名。西魏改汉昌县置,治今四川省江油市南太平镇。隋属金山郡。唐先天元年(712年)改为昌明县。

  • 曹邺之

    【介绍】:见曹邺。

  • 静婉歌尘

    源见“静婉”、“歌落梁尘”。指美妙的歌声。唐 温庭筠《题柳》诗:“香随静婉歌尘起,影伴娇娆舞袖垂。” 【检索静婉歌尘 ==>】 古籍全文检索:静婉歌尘     全站站内检索:静婉歌尘

  • 孙权染疾,征诸葛恪为太子太傅。

    (《吴志•吴主传》卷四十七)

  • 泛五湖

    源见“范蠡扁舟”。谓退隐江湖。唐李泌《长歌行》:“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 苏舜元(1006—1054)生。

    舜元,字才翁,为人精悍任气节,为歌诗亦豪健,尤善草书,舜钦不能及。官至尚书度支员外郎、三司度支判官。(《宋史》本传)

  • 车大任为张佳胤《张居来先生集》作叙。

    今年春该集重刊本问世。叙曰:“先生幼负大志,慨然慕赵武、周亚夫之为人,识者占其社稷器云。自释褐迄归田,所著诗文四十余卷,一梓于蜀,传弗广,今年春厥嗣墀信参军留都,再梓以传,谬属余叙。”叙署“万历甲午冬月”。

  • 李彭

    【介绍】: 宋南康军建昌人,字商老。李常从孙。博览强记,诗文富赡宏博,锤炼精研,颇多警句,名列江西诗派。与苏轼、张耒等相酬唱,与苏庠齐名,时称“苏李”。又工书,兼熔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法于一体。有《日涉园集》。 【李彭作品 ==>】 

  • 上蓝和尚

    【生卒】:?—905唐末五代时僧人。居洪州上蓝院,人称上蓝。常以谶偈预言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