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óng

龙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出自舜时纳言龙之后。龙氏,舜帝时大臣。纳言是古代官名,他的后代以龙为姓氏。二是传说源自御龙氏之后。尧的后代刘累,因有驯化龙的本领,深受夏帝的赏识,被赐氏为“御龙”,其后裔有以龙为姓氏的,即为龙姓。三是传说源自豢龙氏之后。相传董父,精于饲龙,以畜养龙而被舜赐姓“豢龙氏”,他的后代有以龙为氏的,即为湖北龙氏。四是出自牂牁(治所在今贵州)大姓。西汉时的牂牁大姓中有龙姓一族。

龙氏分布广泛。约在汉朝时期,龙姓主要繁衍于今甘肃和湖北、湖南境内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间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龙姓为避战乱而渡江南迁。宋、元时期,龙氏开始了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南迁,使得南方龙姓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从龙氏发展迁徙过程体现出北方龙氏与南方各族相融,也体现着少数民族龙氏与汉族及其他各民族相融。今日龙氏尤以湖南、四川、广东、江西等地为多。

龙姓历史人物有龙且,项羽帐前第一猛将。少时跟随项梁、项羽起兵,与项羽情若兄弟,每战皆亲身奋勇杀敌,深得项羽信任。后在齐国由于大意轻敌,误中韩信水淹之计,最后力战不胜而死。龙太初,宋代诗人,他在拜见王安石时,作《沙诗》一首,深得王安石赏识,引为上宾。

龙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五十六位。


舜纳言龙之后,或曰出于御龙氏。(见《广韵》)

龙氏,舜臣也,龙为纳言,子孙以名为氏。又董父,己姓,以能畜龙,故氏为豢龙氏。今望出天水,武陵。(见《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

牂牁大姓有龙氏。(见《华阳国志》)

且弥王、焉耆国王均龙姓。(见《北史》)

▲<汉>龙述,京兆人,零陵太守。<宋>龙太初,诗人。<清>龙为霖,成都人,潮州知府。

猜你喜欢

  • 公子婴齐

    即“子重”。 【检索公子婴齐 ==>】 古籍全文检索:公子婴齐     全站站内检索:公子婴齐

  • 宋思玉

    【介绍】: 清江苏华亭人,字楚鸿。诸生。工词。王士禛称其词警语层出,去宋人未远。有《棣萼倡和词》。 【宋思玉作品 ==>】 

  • 胡嫔争樗

    胡嫔,晋武帝时大将军胡奋之女。《晋书.后妃.胡贵嫔传》:“然芳最蒙爱幸,殆有专房之宠焉,侍御服饰亚于皇后。帝尝与之樗蒲,争矢,遂伤上指。帝怒曰:‘此固将种也!’芳对曰:‘北伐公孙,西距诸葛,非将种而何?’帝甚有惭色。”芳:贵妃之名。

  • 张凤林

    ?—1862 清河南汝宁(今汝南)人。咸丰十年(1860)在家乡结捻起义,活动于信阳、罗山、確山等州县。与陈大喜等所部捻军编为五大旗,领黄旗。同治元年(1862)为清军击败,降清。旋再次起义未果,被处死。 【检索张凤林 ==>】 古籍全文检索:张凤林     全站站内检索:张凤林

  • 陈平子

    【介绍】: 东汉长沙人,为太学生。病将亡,虽与范式不识,而作书遗式且嘱其妻以后事托之,式见书怆然,乃营护平子妻儿,送丧于临湘。 【陈平子作品 ==>】 

  • 二十二日,惠栋卒,年六十二。

    据王昶《惠定宇先生墓志铭》(《春融堂集》卷五五)。钱大昕《惠先生栋传》:“宋、元以来,说经之书盈屋充栋。高者蔑弃古训,自夸心得;下者剿袭人言,以为已有。儒林之名,徒为空疏藏拙之地。独惠氏世守古学,而先生所得尤深。拟诸汉儒,当在何邵公、服子慎之间,马融、赵岐

  • 古浪溪

    在今广西河池市西南。《清一统志·庆远府》:古浪溪“一名乾溪。源出罗山,东北流入金城江”。

  • 赵士桢

    约1552—约1610 明浙江温州乐清人。字常吉,号后湖。万历六年(1578)以善书征,授鸿胪寺主簿。二十四年晋中书舍人。喜谈兵事,工骑射,讲火器,撮合西洋铳和佛郎机之长处,制成掣电铳,掇取鸟铳和三眼铳的优点制成迅雷铳。还发明火箭溜等火器多种,并将所研制火器著成《神器谱

  • 辜恩背义

    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情谊,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宋.乐史《绿珠传》:“今为此传,非徒述美丽,窒祸源,且欲惩戒辜恩背义之类。”亦作“辜恩负义”。明.柯丹丘《荆钗记.觅真》:“畜生反面目,太心毒,辜恩负义难容恕,真堪恶。”《封神演义》八六回:“我欧阳淳其首可断

  • 淮南东路

    简称淮东路。北宋太平兴国元年 (976)分淮南路东部置,至道三年 (997) 复与淮南西路合为淮南路,熙宁五年 (1072) 又分淮南路东部置,治所在扬州 (今江苏扬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北部(徐州、铜山、邳州、沛县、丰县除外)、安徽全椒、明光、蒙城、涡阳以东,北及河南永城、鹿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