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后汉书·张奋传》

《后汉书·张奋传》


后汉书
原文
    (张)奋少好学,节俭行义,常分损租奉,赡恤宗亲,虽至倾匮,而施与不怠。十七年,儋耳降附,奋来朝上寿,引见宣平殿,应对合旨,显宗异其才,以为侍祠侯。建初元年,拜左中郎将,转五官中郎将,迁长水校尉。七年,为将作大匠,章和元年,免。永元元年,复拜城门校尉。四年,迁长乐卫尉。明年,代桓郁为太常。六年,代刘方为司空。
    时岁灾旱,祈雨不应,乃上表曰:“比年不登,人用饥匮,今复久旱,秋稼未立,阳气垂尽,岁月迫促。夫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政之急务,忧之重者也。臣蒙恩尤深,受职过任,夙夜忧惧,章奏不能叙心,愿对中常侍疏奏。”即时引见,复口陈时政之宜。明日,和帝召太尉、司徒幸洛阳狱,录囚徒,收洛阳令陈歆,即大雨三日。
奋在位清白,无它异绩。九年,以病罢。在家上疏曰:“圣人所美,政道至要,本在礼乐。《五经》同归,而礼乐之用尤急。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又曰:‘揖让而化天下者,礼乐之谓也。’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孔子谓子夏曰:‘礼以修外,乐以制内,丘已矣夫!’又曰:‘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厝其手足。’臣以为汉当制作礼乐,是以先帝圣德,数下诏书,愍伤崩缺,而众儒不达,议多驳异。臣累世台辅,而大典未定,私窃惟忧,不忘寝食。臣犬马齿尽,诚冀先死见礼乐之定。”十三年,更召拜太常。复上疏曰:“汉当改作礼乐,图书著明。王者化定制礼,功成作乐。谨条礼乐异议三事,愿下有司,以时考定。昔者孝武皇帝、光武皇帝封禅告成,而礼乐不定,事不相副。先帝已诏曹褒,今陛下但奉而成之,犹周公斟酌文武之道,非自为制,诚无所疑。久执谦谦,令大汉之业不以时成,非所以章显祖宗功德,建太平之基,为后世法。”帝虽善之,犹未施行。其冬,复以病罢。明年,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张曹郑列传》)

译文
    张奋年少好学,生活节俭施行仁义,常常拿出部分租奉,赡养抚恤宗族亲属,即使到了匮乏的地步,也不停止施与。十七年,儋耳投降归附,张奋到朝廷来祝贺,被带到宣平殿拜见皇帝,应对符合皇帝心意,显宗觉得他才能突出,让他担任侍祠侯。建初元年,授予左中郎将,调任五宫中郎将,迁升为长水校尉。七年,担任将作大匠,章和元年,被免职。永元元年,再次授予城门校尉。四年,升迁为长乐卫尉。第二年,代替桓郁任太常。六年,代替刘方任司空。
    当时正遇旱灾,求雨不下,于是张奋上表说:“连年歉收,人民饥饿财用缺乏,如今又长期干旱,秋种不成,阳气将尽,时间紧迫。国家以百姓为根本,百姓以粮食为生命,这是最紧迫的政务,最重的忧患。我深受皇恩,担任的职务超过了我的能力,因而日夜担心害怕,奏章不能表明我的心意,希望能让我面对中常侍一条条陈述。”张奋马上受到引见,再次口述当时应该办的政务。第二天,和帝召太尉、司徒一起驾临洛阳监狱,审查记录囚徒的罪状,收捕洛阳令陈歆,随即下了三天大雨。
张奋在位清正廉洁,没有其它特殊的功绩。九年,因病罢官。他在家中上疏说:“圣人所赞美的事,为政之道最重要,其根本在于礼乐。《五经》主旨相同,而礼乐的功用尤其急需要发挥出来。孔子说:‘让国家百姓安定太平,没有比礼更好的方法;移风易俗,没有比乐更好的方法。’又说:‘所谓揖让而教化天下,就是指的以礼乐治天下。’先王为政,礼乐可以算是很兴盛了。孔子对子夏说:‘如能用礼修饰外在行为,用乐陶冶心性情操,我就满足了!,’又说:‘礼乐不兴起,那么刑罚就不会适度;刑罚不适度,百姓就会不知如何行动。’我认为汉应当制定礼乐,因此先帝圣明,多次下诏,感伤于礼乐的损坏残破,可是众儒生不通达,奏议之中有很多异议。我家几世为朝廷台臣宰辅,而大典未确定,我对此十分忧虑,寝食时也不忘此事。我已年老将死,真诚希望能在死前见到礼乐确定下来。”十三年,和帝重又召拜他为太常。张奋又上疏说:“汉应当改制礼乐,用图画和文字明确下来。作为君王教化稳定后制作礼仪,功绩成就后制作音乐。我谨慎地列出三条关于礼乐的不同意见,希望交给有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加以考察审定。从前孝武皇帝、光武皇帝封禅时告诉上天大功告成,可是礼乐没有修定,这种行为(和应有的礼法)是不相符合的。先帝已下诏曹褒,(让他修订礼制),如今您只管奉行完成它,如同周公采取文王武王的为政方式,不是自己所制定的,确实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如果)长久保持谦逊的姿态(不改制礼乐),使大汉宏业不能因此当下有成就,就无法用来彰显祖宗的功德,建立起太平盛世的基业,成为后人效法的榜样。“”皇帝虽然认为他说得好,但还是没有实施行动。这年冬天,张奋又因病罢官。第二年,死在家中。 

《后汉书·张奋传》    

猜你喜欢

  • 山阴夜雪舟

    同“山阴舟”。宋 范成大《次韵马少伊郁舜举寄示同游石湖诗卷》之七:“潇洒王郎亦胜流,今年何事阻清游?当家风味今如此,孤负山阴夜雪舟。”自注:“王必大独不赴二公同游之约。” 【检索山阴夜雪舟 ==>】 古籍全文检索:山阴夜雪舟     全站站内检索:山阴夜雪舟

  • 哀梨

    同“哀家梨”。清赵翼《瓯北诗话.苏东坡诗》:“〔东坡〕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词语哀梨】   汉语词典:哀梨

  • 南院林牙

    官名,辽朝置,属南枢密院,掌文翰。见《辽史·百官志一》,参看“北院林牙”和“林牙”条。

  • 《宋史·韩世忠传》

    宋史原文: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日者言当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殴之。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崇宁四年,西夏骚动,世忠斩关杀敌将,掷首陴外,诸军乘之,夏人大败。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

  • 公克里

    读音:Gōngkèlǐ【综】 清正红旗蒙古护军布彦图之妻为公克里氏(260)。

  • 荀令君

    源见“荀令香”。指三国 魏 荀彧。亦借以泛指雅士。清 袁枚《张菊坡太守有伽南香珠余乞之命以诗易》诗:“庭前风过旃檀树,座上衣熏荀令君。” 【检索荀令君 ==>】 古籍全文检索:荀令君     全站站内检索:荀令君

  • 荀子于本年或稍后至秦,答秦昭王与范雎问。

    荀子于前278年前后至齐后一直居齐,期间曾至秦并与秦昭王与应侯范雎有对话。《荀子儒效》载:“秦昭王问孙卿子曰:‘儒无益于人之国?’”《强国》云:“应侯问孙卿子曰:‘入秦何见?’”荀子俱一一做答。刘向《孙卿书录》云:“孙卿之应聘于诸侯,见秦昭王……及秦相应侯,皆

  • 张潮

    【生卒】:1659—? 【介绍】: 清安徽歙县人,字山来,一字心斋。以岁贡考选,授翰林院孔目。在任综合辑录清初各家著述为《昭代丛书》。又与王晫同辑《檀几丛书》、《虞初新志》等。有《心斋杂俎》、《心斋诗钞》、《花影词》等。 【张潮作品 ==>】 

  • 隐民

    春秋时投靠贵族的贫民。《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述鲁国季氏云:“隐民多取食焉,为之徒者众矣。”杜预注:“隐,约,穷困。” 【检索隐民 ==>】 古籍全文检索:隐民     全站站内检索:隐民

  • 赵国珍

    【生卒】:?—768 【介绍】: 唐时昆明东牂柯部苗裔。玄宗天宝中,以军功累迁黔府都督,屡败南诏。护五溪十余年,天下方乱,其部独宁。代宗时拜工部尚书。以疾终。 【赵国珍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