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杨绍先

杨绍先

?—535

武兴国君主。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西北)氐人。※杨集始之子。梁天监元年(502),以世子遣使赴北魏。次年,父卒,袭位。因年幼,国事皆委二叔杨集起、杨集义。受魏封为南秦州刺史、征虏将军、汉中郡公、武兴王。四年(505),其二叔闻北魏克汉中,甚惧,遂叛魏,率众断汉中粮道,拒招抚,立其为帝。次年,魏攻克武兴,被执送洛阳。武兴国灭,改置武兴镇,后改东益州。北魏孝昌(525—527)中,乘东益州为氐人统治、北方各族大起义之机,从洛阳逃回武兴,复自称王。梁中大通六年(534)四月,复向西魏称藩,送妻、子为质。同年八月,梁亦以其为秦、南秦二州刺史,大同元年(535),进封车骑将军。复反梁,被梁将击破,寻卒。

猜你喜欢

  • 三余

    《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自魏初徵士燉煌周生烈(裴松之按,此人姓周生名烈),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后裴松之注引《魏略》:“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初,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

  • 杜頠

    【介绍】:唐京兆杜陵人。玄宗开元十五年进士。能诗工赋,天宝中官至补阙。

  • 刘总

    ?—821 唐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西南)人。幽州节度使刘济次子。为瀛州刺史。刘济出兵讨王承宗,署为行营都知兵马使。元和五年(810),毒死生父,又矫父命杀长兄,自领幽州军务。嗣节度使,封楚国公。淮西吴元济被平后,因失党援而惧,上表自请归朝,落发为僧,号大觉师,让节度使

  • 徐咸清

    【介绍】: 清浙江上虞人,字仲山。国子生。康熙十八年举鸿博,罢归,少时有文名。精字学。有《资治文字》百卷,毛奇龄称为古今巨观。 【徐咸清作品 ==>】 

  • 胥口

    ①又名建德江口。即今浙江建德市东胥溪南流入富春江之口。《梁书· 侯景传》: 大宝二年(551),侯景将刘神茂等据东阳,又遣其党元頵“下据建德江口”。又 《方舆纪要》 卷90严州建德县 “胥口溪” 条: “明初张士诚来侵,至大浪滩,李文忠遣将何世明西出乌龙岭至胥口,破走之。” 皆此。②即今江苏吴县木渎镇西南胥口。清设太湖营驻兵设防。(1)即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西南胥口,为胥塘水(今横塘河)入太湖

  • 临难不屈

    屈:屈服。临到危难,仍不屈服。《旧唐书.刘弘基传》:“高祖嘉其临难不屈,赐其家粟帛甚厚。” 述补 面对危难,绝不屈服。《旧唐书刘弘基传》:“高祖嘉其~,赐其家粟帛甚厚。”△褒义。用于形容气节。→临危不惧 临危不挠 ↔临事而惧

  • 赵宏伟

    字子英,甘陵人,后徙颍川。至元十三年(1276)蒙古军攻宋时,他以兵略地临江,在吉州,击败宋将管忠节,迫使知州周天骥以城降。后为衡州路总管府治中。大德五年(1301)由董士恒荐,为浙西道肃政廉访司事。后官至福建道肃政廉访使。卒。追封天水郡侯,谥贞献。 【生卒】:1244—

  • 读音:qū汉有诎强。(见《印薮》)

  • 章谊

    【生卒】:1078——1138 字宜叟,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崇宁进士。历殿中侍御史、大理卿、徽猷阁直学士、枢密都承旨等。绍兴四年(1134),使金,与粘罕、兀室论事,不畏强暴。还,擢刑部尚书。五年(1135),以龙图阁学士知温州,大旱,用刘晏招商之法,置场增直以籴,米商辐辏

  • 陈陈相因

    陈:旧。因:沿袭。 此典指汉初经过几代帝王“休养生息”的政策,到汉武帝时已是国强民富之兴旺景象,粮库里陈粮压陈粮,层层积累,满得溢出仓外,在露天堆积着,以至于腐烂不能吃。后以此典比喻因循保守,没有革新创造。【出典】: 《史记》卷30《平准书》1420页:“至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