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诚
儒家用语。自我修养的目标。《孟子·离娄上》:“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礼记·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朱熹注:“天下至诚,谓圣人之德之实,天下莫能加也。”(《中庸章句集注》)李翱将此作为“复性”过程的终极,认为人复其性,应先“弗思弗虑”,使情不生,是为“正思”,既而“动静皆离,寂然不动”,便可达到“至诚”境界。
【检索至诚 ==>】 古籍全文检索:至诚 全站站内检索:至诚
儒家用语。自我修养的目标。《孟子·离娄上》:“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礼记·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朱熹注:“天下至诚,谓圣人之德之实,天下莫能加也。”(《中庸章句集注》)李翱将此作为“复性”过程的终极,认为人复其性,应先“弗思弗虑”,使情不生,是为“正思”,既而“动静皆离,寂然不动”,便可达到“至诚”境界。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张华传》载:西晋时,丰城令雷焕掘地得双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他把一柄赠给豫章太守张华,留一柄自佩。“华得剑,宝爱之,常置坐侧。华以南昌土不如华阴赤土,报焕书曰:‘详观剑文,乃干将也,莫邪何复不至?虽然,天生神物,终当合耳。’因以华阴土一斤致焕。焕更以拭剑,倍益精明。华诛,失剑所在。焕卒,子华州从事,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不见剑,但见两龙各
《旧唐书•昭宗本纪》载,景福二年七月,“以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徐彦若检校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兼凤翔尹,充凤翔陇州节度使。时茂贞恃兵求兼领山南节度,昭宗久之不行,茂贞表章不逊,深诋时政,上不能容,将加兵问罪,故以彦若代之”。(参《旧唐书》卷一七九《徐彦若传》
遑:闲暇。没有闲暇的时候。《晋书.桓温传》:“故荷戈驱驰,不遑宁处,前后表陈,于今历年矣。”唐.张
犹负固不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 连动 依恃险阻而不臣服。《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毗佐危国,~。”△多用于战争方面。→负固不服负固不宾
“欃( ㄔㄢˊ chán 馋)枪”,彗星的别称,旧说欃枪主兵乱与灾变,是不祥之兆。《尔雅.释天》:“彗星为欃枪。”《文选.张衡.东京赋》:“欃枪旬始。”薛综注:“欃枪,星名也,谓王莽在位,如妖气之在天。”旬始:妖气。【词语欃枪】 汉语词典:欃枪
①北周明帝二年(558)置,治所在葭芦郡(或名芦北郡,今甘肃文县西南)。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初复置文州,移治曲水县(今文县西五里白水江南岸)。天宝元年(742)改为阴平郡,乾元元年(758)复改文州,建中三年(782)移治今文县。辖境相当今甘肃文县一带。宋端平后乱废。元复置,属图
偏正 卖国求荣,完全依仗外国势力以维持自己的统治,而一切都听从外国主子指挥的卖国贼。语出《旧五代史》卷137:“思温为南京留守,既而德光请晋高祖不称臣,不上表,来往缄题止用家人礼,但云‘儿皇帝’,晋祖厚赍金帛以谢之。”《新五代史》卷72:“德光约高祖不称臣,更
【介绍】: 明贵州思南人。万历中由选贡任衡阳县丞。居官廉静,惟一子一仆相随,食皆粗粝,督运不索常例。尝奉檄勘灾,自携供具往,倦则荫于树下,不入民舍。中暑死,止一敝笥,不满一金,百姓皆为流涕。 【田兴吴作品 ==>】
指后世子孙,又指遗留的臣民,含贬义。宋代苏辙《唐论》:“高帝之世,反者九起,其遗孽余烈,至于文景,而为淮南、济北、吴楚之乱。” 并列 孽,作乱或邪恶的人;烈,祸乱;转指为祸者。指邪恶势力遗留下来的残余部分。宋苏辙《唐论》:“高帝(汉高祖)之世,反者九起,其~,至
【生卒】:560-576 字乾福,宪长子。武帝建德四年为邠州刺史。聪明强记,留心政务,次年卒。(,参见《北史》) 【宇文贵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