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伐树削迹

伐树削迹

伐:砍。树:亦作“木”。砍伐大树,削去痕迹。比喻正人君子受权贵畏忌,遭受其打击,不容于世。《庄子.天运》记载,孔子曾游于宋,在一棵大树下与门人讲学,桓魋因憎恶孔子而砍掉了那棵大树;孔子又曾游于卫,卫人因憎恶他而铲除了他留下的形迹。


并列 砍去树,削掉踪迹。比喻正派的人受到权贵者的畏忌而不见容于世,面临危险。语本《庄子·天运》:“故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是非其梦邪?”唐·成玄英疏:“伐树于宋者,孔子曾游于宋,与门人讲说于大树之下,司马桓魋欲杀夫子,夫子去后,桓魋恶其坐处,因伐树焉。削,划也。夫子尝游于卫,卫人疾之,故划削其迹,不见用也。”宋·孙觌《与杨枢密》4:“今世士大夫以数造门为恭,否则以数致书为勤,某~,不齿于缙绅,固不容辄登一时贵人之门。”△多用于好人被迫害方面。也作“伐木削迹”。


猜你喜欢

  • 西周国名。在今陕西汉中市西北褒城镇东。《国语晋语一》: “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 又,《史记周本纪》: “幽王嬖爱褒姒。” 《索隐》: “褒,国名,夏同姓,姓姒氏。” 《正义》 引 《括地志》 云: “褒国故城在梁州褒城县东二百步,古褒国也。” 古国名。西

  •   袁中道刻《珂雪斋近集》。

    据《游居杮录》卷九。

  • 周玉立

    【介绍】: 清江苏丹徒人,字静植,号富峰。诸生。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辞不就。植学砥行,诗文负盛名。有《绘雪堂集》等。 【周玉立作品 ==>】 

  • 诸路释教都总统

    元代管理诸路佛教寺院僧尼之僧官。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亦称释教总制院,后改名宣政院),命八思巴领院事,以管理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元取南宋各地,曾先后设置诸路之释教总摄、总统等僧官。二十八年(1291),命吐蕃高僧辇真术纳思为诸路释教都总统掌其事。此僧职为总制院、宣政院所属之僧官。

  • 苏易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诺伙家支的头人之一。 详见“家支头人”(1947页)。

  • 盘雕迥印天心没,远水斜牵日脚流

    【介绍】:韦庄《清河县楼作》颔联。诗写登楼所见之景:盘雕远飞,直没天心;云动光移,日影似逐水流而远去。取象雄伟,颇具气势。

  • 沈宝麟

    【生卒】:1781—1845【介绍】:清浙江嘉兴人,字孔珍,一字孔徵,号绂斋。嘉庆举人。官汤溪教谕。有《双琴斋文集》。

  • 读音:xuán【源】 黄帝25子得姓14人,其一为儇(9,11,17,60)。 【变】 亦作嬛、还、旋(60,62)。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上古姓,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别为十二姓,其中有儇氏(亦作嬛氏)。”《姓氏考略》注引 《路史》云:“‘黄帝之后有儇氏’。一作 ‘嬛’,又作 ‘还’,亦作 ‘旋’。”一音xuán。

  • 三姓

    ①城名。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筑。故址在今黑龙江依兰。其地满语称“依兰哈拉”,“依兰”义为三,“哈拉”义为姓,因努叶勒、葛依克勒、湖西哩三族赫哲人居此而得名。雍正七年(1729)十二月奏准设副都统驻此。光绪三十一年(1905)于此置依兰府。1913年降为县。②政区名。雍正

  • 南陵

    在今河南洛宁县北,陕县、渑池县界崤山。《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前628):“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检索南陵 ==>】 古籍全文检索:南陵     全站站内检索:南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