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王虐,国人谤王。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三年,乃流王于彘。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三年,乃流王于彘。
《召公谏厉王止谤》的网友点评
作者介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查看作者详细介绍赏析
zhào gōng jiàn lì wáng zhǐ bàng
召公谏厉王止谤
译文注释
《召公谏厉王止谤》的诗词大意
周厉王暴虐,国人指责王。召公报告说:“老百姓不能忍受了!”王发怒,得到卫国的巫者,使监诽谤者。
以告,就杀了他。
国人没有谁敢说,道路用眼睛。
王高兴,告诉召公说:“我能消除诽谤了,于是不敢再说。
”召公说:“这是保护它的。
防民之口,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
河流堵塞而崩溃,受伤的老百姓一定很多,治理国家也是一样。
因此治水的决定使它畅通,为人民的宣派来的话。
所以天子听政,命令公卿、列士献诗,盲人献曲,史官献书,教师箴言,瞍赋,曚背诵,百官进谏,百姓传话,近臣尽心规劝,亲戚补救,瞎子、史教育,耆、艾修的,然后王斟酌了,因此做事而不违背。
百姓有口,好像土地有山川的,财用在这里出来;象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衣食于是产生。
口的宣说的,成败在这里兴起。
行得通失败,它是使财用衣食的原因。
百姓心里考虑的而宣之于口,成功而做的,怎么能堵塞了?如果堵住他的嘴,它和能有多少?”王不听,在这个国家没有人敢说话。
三年,于是王对猪流。
*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