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古今语录>谚语

关于24节气的谚语(13篇)。

春天象征着生机勃勃与繁花似锦,吸引了无数人的喜爱与赞美。我也心心念念地期待着它的到来。春风轻拂,大地复苏,小草悄然从泥土中探出头来,嫩绿的色彩宛如为大地披上一层柔软的绿毯。这是春天的美丽画卷。

● 关于24节气的谚语

1、春旱不算早,秋田旱一半。

2、春蚕靠火养,秋蚕靠风养。(浙江)

3、春鲢夏鲤,秋鳜冬鳊。

4、惊蛰蛾子春分蚕。(四川)

5、春到三分暖。

6、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

7、春寒夏闷多雨,秋冷冬干多风。

8、春天人们起得早,秋后人马吃得饱。

9、立春雪水化一丈,打得麦子无处放。

10、人勤地不懒,人懒地起碱。

11、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12、一场春风对一场秋雨。

13、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14、要想庄稼好,一年四季早。

15、春捂秋冻,少生杂病。

16、春天栽树要早,夏天灭虫要了。

17、船到不等客,季节不饶人。

18、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19、走亲访友拜年,莫忘讨论种田。

20、读书不离案头,种田不离田头。

21、开春杀一虫,强于秋后杀百虫。

22、春耕深一寸,可顶一遍粪。

23、春耕不肯忙,秋后脸饿黄。

24、南天春意浓,北国正冰封。

25、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26、春耕不好害一春,教儿不好害一生。

27、春荒不要懒,防荒多生产。

28、春阴下午采,天干早晨采。(湖北)

29、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30、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31、春脖长,回春晚,一般少有倒春寒。

32、春脖短,早回暖,常常出现倒春寒。

33、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34、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35、春天多一锄一遍,秋天多打一面。

36、一人心里没有计,三人肚里唱本戏。

37、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38、种地不看天,瞎了莫埋怨。

39、初一高粱初二黍,七谷八麦,九果十菜。

40、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41、春打六九头,七九、八九就使牛。

42、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

43、春分有雨家家忙。

44、春蚕不吃小满叶。

45、人勤地不懒,秋后粮仓满。

46、但得五湖明月在,春来依旧百花香。

47、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48、一年之计在于春。

49、春蚕不吃小满叶,夏蚕不吃小暑叶。

50、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

● 关于24节气的谚语

1.立春晴,雨水均。

2.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3.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

4.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5.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6.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7.雷打立春节,惊螫雨不歇。

8.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9.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立春落雨至清明

10.立春日若下雨,直到清明前都会多雨。春喜晴不喜雨,尤忌打雷。

11.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

12.表示六畜不安。

13.正月展春流

14.立春以后,潮汐海流加大。

15.春天后母面

16.春寒雨若泉,冬寒雨四散:春天气温低则多雨,冬天气温低雨反而少

17.春曝死鬼,夏雾做大水:春天降雾会放晴,夏天降雾会雨涝成灾。

18.春时东风双流水,夏时东风旱死鬼:春天如果刮东风,将是阴雨天气,地上将雨水横流;夏天如果刮东风,将出现严重的旱情。

19.春天孩子面:春季是介于寒冬与盛夏之交,这时南方气候开始暖和,而北方还在寒冷中,南北温差很大,所以春天的天气变化无常。此时,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流常常交汇冲突,发生了气旋,天气便转为阴雨。气旋过后,天又转晴,这好像小孩子破涕为笑,故言“春天孩子面”。

20.春天后母面:入春以后,气候会阴晴冷暖无常。

21.春分种芍药,到老不开花:芍药夏日开花,春分种太慢了。

22.清明谷雨,寒死虎母。

23.上元日下雨,清明定放晴。

24.早春晚播田

25.立春日如在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

26.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27.二月二打雷,稻米较重捶: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当天,如果春雷乍响,这一年收成很好。968OK.com

28.惊蛰闻雷米似泥:惊蛰日打雷,表示节气无误,风调雨顺,稻丰收,米价便宜。

29.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30.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31.春雨贵如油。

32.春天孩儿面,一日三变脸。

33.春无三日晴。

34.早春晚播田。

35.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 关于24节气的谚语

1、二月二打雷,稻米较重捶。

2、春分有雨病人稀

3、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种豆:

4、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万石谷。

5、春(立春)打六九头。

6、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

7、春荒不要懒,防荒多生产。

8、冬牛不瘦,春耕不愁。

9、春菜如虎。

10、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丌歇。

11、腊月立春春水早,正月立春春水迟。

12、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13、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1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5、春天多种菜,能吃也能卖。

16、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

17、不珍视秋天的人,不会真正爱春天。

18、立春落雨至清明

19、立春之后万象回春,稻田、池塘等水面开始蒸发,明示世人春天已降临。

20、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初一如下雨,初二则会放晴,初三若下雨则会落到十五。难估计。

21、雨浇上元灯,日晒清明日。

22、春季的游牧走得远,黑心肠的人朋友远,黑暗的放晚影子远。

23、雨水甘蔗节节长,春分橄榄两头黄,谷雨青梅梅中香,小满枇杷已发黄,夏至杨梅红似火,大暑莲蓬水中扬,秋分菱角舞刀枪,霜降上山采黄柿,小雪龙眼荔枝配成双。

24、十年老不了一个人,一天误掉了一个春。

25、春分,日暝封分。

26、春曝死鬼,夏雾做大水:春天降雾会放晴,夏天降雾会雨涝成灾。

27、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28、春阴下午采,天干早晨采。

29、春分前好布田,春分后好种豆。

30、春蚕不吃小满叶。

● 关于24节气的谚语

谷雨,位于二十四节气表的第六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谷雨时节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

雨水适量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古代所谓“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现代农业气候意义。但雨水过量或严重干旱,则往往造成危害,影响后期产量。谷雨在黄河中下游,不仅指明了它的农业意义,也说明了“春雨贵如油”。

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呜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 关于24节气的谚语

全国各地的地理位置的不同,谷雨气候也呈现出丰富多彩、因地制宜的特点。难怪会有人说,你在秦岭、淮河以北的谷雨里渴望着雨,而我在江南地区的谷雨里渴望着天晴。

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是中国农民的特点和优势。针对谷雨时节,他们就总结出这句农谚“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意思是说,谷雨这段时间下雨,是好事,下雨时间越长,越是好事。反之,则将影响当年庄稼的收成。因此,农民们相当渴望谷雨雨,这是关乎他们钱袋子的大事。 发展历史:

大约在40前,轩辕黄帝由部落首领被拥戴为部落联盟领袖,他命仓颉为左史官。仓颉做了史官以后,用不同类型的贝壳和绳结的大小、横竖为标记记载事务。可是,随着仓颉主管事务日益繁多,老办法已远远不能适应需求,仓颉很犯愁。 每年谷雨节,仓颉庙都要举行传统庙会,会期长达七至十天。年复一年,成千上万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此地,举行隆重热烈的'迎仓圣进庙和盛大庄严的祭奠仪式,缅怀和祭祀文字始祖仓颉。人们扭秧歌,跑竹马,耍社火,表演武术,敲锣打鼓,演大戏,载歌载舞,表达对仓圣的崇敬和怀念。戏班子、商号也来赴会凑兴,热闹非凡。仓颉庙会已经成为当地一个隆重节日。甚至当地人入学拜师、敬惜字、爱喝红豆稀饭、喜住窑洞、乞雨、乞子,祈福禳灾等习俗也都是与仓颉有关。

● 关于24节气的谚语

昨天晚上,外面正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本以为这只是场普通的小雨,但妈妈说了一句话:“明天早上下大雪!”我一下子有了精神,一看天气预报,明天早上6点到10点,这场雪都不会停!我开始期待明天早上的场景了!要是一起来,外面白茫茫的一片,那该多有趣!

早上,我一睁眼就爬出被窝,跑到窗边,向外眺望,好像真下雪了,就回屋带上眼镜,还真是!外面大片大片的雪花,在空中飞舞,风一吹,让一些雪花旋转了起来,真的就是“未若柳絮因风起”啊!

此时的我才反应过来,我怎么不冷,便伸出手去摸旁边的暖气片,好家伙!供上暖了,真是感谢死小区的物业了!刚好气温也下降了,不会处在“在家比外边冷”的情况了!

后来才知道,今天刚好是立冬,冬季刚刚在这一天开始,而今天这场雪下来了!这得是多么巧啊!它成为了“冬天的第一场雪”。

同时,这场大雪也带来了十分大的`风,在京开道上,连大树都能被这场大风连根拔起,可见昨晚的风有多大呀!

这场雪并没有让人多惊喜,因为气温在零上,所以这些在地上一点都没有积,反而是化成了水,只有一些车上形成了一点积雪。就连着车上仅有的一点积雪,也变成了冰。

手中拿着一个冰片,两根手指的热度融化出了一个洞,从洞中望太阳,别有一种意味呢。今年的冬天,真是让人有感觉啊!

● 关于24节气的谚语

每年立冬的时候,我们全家最盼望的一件事情就是吃饺子,因为妈妈包的饺子味道特别鲜美。但去年立冬吃饺子的经历却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去年立冬,妈妈包的饺子有两种味道:一种是芹菜馅的,一种是肉馅的。妈妈包完之后就开始煮了,她把饺子一个一个放进锅里,大概煮了十五分钟饺子熟了,妈妈把锅端到桌子上,味道香喷喷的,我和爸爸都忍不住留下了口水。

我们一家人开始吃了,我先夹了一个芹菜味的,特别好吃,接着妈妈给我夹了一个肉馅的,我说:“妈妈,我不喜欢是这个味道!”妈妈非让我吃,还笑着说:“孩子,这个肉馅的饺子是甜的饿,不信你尝尝!”我咬了一口,一块硬硬的东西碰到了我的牙齿,我吐出来仔细一看是一块水果糖,于是,我又放回口中,酸甜可口,果然好吃!这时候,妈妈笑眯眯地说:“如果吃到了带糖的饺子,这一年都会幸福甜蜜的.!”接着,我们全家人欢呼起来,他们一起为我祝福。我这才知道刚才妈妈的良苦用心,眼里闪动起感动的泪花!

我喜欢吃饺子,更喜欢吃妈妈亲手包的甜饺子,因为吃饺子的时候,我能感到妈妈那份浓浓的爱!

今年又快立冬了,妈妈又会为我准备什么样的饺子呢?

● 关于24节气的谚语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立冬,天气变化之快让人无从适应,昨天还是二十度的天气今天就要大幅度的降温,大风刮了一天,昨天还想出门拍一下最后的秋天景色,还没来得及拍,今天的.大风就把树上的叶子一扫而光了,真正的冬天已经来临了,有点惋惜没能在镜头里留下秋天的美景。

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所以今天正好赶上周日也就有时间在家包饺子啦,是白菜猪肉馅的,味道还不错啦,不过口味好像有些偏淡,但我向来主张不能吃太咸的食物。看!全家人吃的还是津津有味地,不知道其他地区在立冬这个节气里有什么说法?

● 关于24节气的谚语

活动要求:

1.结合语文课的内容,仔细观察,找出立春的特征,体会到立春是美好的。

2.要求运用立春的知识和观察结果,训练有层次、有顺序说话的能力。

准备工作:

1.选择好地点,确定观察时间和观察范围。

2.观察前,让学生自己讨论,应该从哪几方面去找立春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观察要求。

活动时间:

三课时。

活动形式:

野外活动。

活动过程:

1.启发谈话,激发观察兴趣。启发语:美丽的立春来了,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在这美丽的立春,教师将带小朋友去公园,看看立春的美景,立春的变化,好不好呀?,

2.组织教学,简要提出要求。分四人小组活动,各小组确定一名组长,服从指挥,明确观察范围:天气、树、花、草、小虫、鸟儿、湖水、人们的衣着等方面的变化。

3.分小组活动。组长带领组员分散去树丛、小河边等地方认真观察,寻找"立春来了"的种种迹象。教师巡回作适当提示。

4.全班集合交注。

(1)教师提出交流的'要求,有顺序地回忆,有层次地说:天气怎样?一些树、花、草有什么变化?有没有小虫、鸟儿?湖水的颜色怎么样?人们的衣着有何变化?

(2)分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特征。

(3)按小组汇报,比一比哪一组找得最多,说得最清楚,(让学生一步步)说清楚、说完整,针对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和说话中的错误,及时指点。

(4)有层次、有顺序地说一段话。"立春来了"。

5.朗诵《立春来了》(结合课文)。

6.歌曲演唱《立春在哪里》(结合唱游课)。

7.活动小结。活动结束后,布置每人画一张想像画"美丽的立春",写上几句话,基础好的同学可写一篇简短的观察日记。

"找立春"活动方案,虽然是围绕语文科教学而设计的`,但就其具体内容而言,它实质上是将语文、音乐、唱游结合起来而体现的。这种综合性的活动设计较之单科活动设计有其独特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综合性知识和能力。

第二,可以避免教学形式的单一化,从多方面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扩大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面。增加交往频率。

第四,活跃教学气氛,在上述"找立春"的活动中,学生"诵"、"唱"结合,个体观察与小组讨论相配合,从而使整个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气氛活跃。中小学很多活动都可按合科活动来设计,如音乐与外语结合,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就是一例;音乐与体育、美育结合,国外的很多体育学院就是这样进行教学,只是在提法上不同而已。

● 关于24节气的谚语

活动目的

1、了解立春节气的由来及习俗,感受立春带给我们的文化情趣;

2、通过科学实验,让大家在动手动脑中加深对节气的印象;

活动安排

一、节气知识小科普

1)关于立春节气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立春与立夏、立秋、立冬一样,反映着季节的更替,标示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立春正是阳气初生之时,万物至此,渐次复苏。时间在每年2月3-5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15度。

2)立春的习俗

到了立春就是春天了,在传统观念中,立春有吉祥的涵义。因此,在讲究传统文化的人家又有在立春这天迎春、接春的传统习俗,以彰显对春天到来的欢迎。

迎春。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

咬春。立春时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

句芒神。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迎神时多举行有大班鼓吹、抬阁、地戏、秧歌、打牛等活动。

鞭春牛。送寒气,促春耕。

二、制作风筝

春分前后清气上升,微风飘荡,正是放风筝的最好季节。自古以来人们就希望通过放风筝来避邪 ,如今大家更是借放风筝表达对新春的祈盼。

制作步骤:

1、选一张质轻的报纸,在上面画一个正方形,然后用剪刀或手工刀把正方形剪切下来。正方形直角向上,在垂直的对角线上摆放竹签,构成风筝的脊骨。

2、水平放置另一根竹签作梁骨,与脊骨垂直。(长竹签作脊骨,短竹签做梁骨。)放在纸片上半部分,而不是另一条对角线上。梁骨应垂直平分脊骨。

3、用绳子和胶带固定两根竹签的交叉处。用万能胶更牢固。

4、再用绳子连接脊骨和梁骨的四个端点,并把它们固定在纸上,剪去竹签外的纸。此时应构成菱形。

5.风筝的基本轮廓做好后,在中心和四角用胶带加固。

6. 在梁骨和脊骨的交叉处四周各戳一个小孔。用绳子穿过四个小孔并联结,不用绑太紧。这样就构成了风筝的提线。

7. 在提线上连接一条长绳,用作放飞线,放飞线的尾端绕在风筝轴上。

管理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