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梅福隐吴

梅福隐吴

谓贤士隐居他乡。 唐耿��《送大谷高少府》诗: “雕残贵有亲仁术,梅福何须去隐吴。” 参见:○梅福隐


【典源】《汉书·梅福传》:“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也。少学长安,明《尚书》、《榖梁春秋》,为郡文学,补南昌尉。”“至元始中,王莽颛 (zhuan)政,福一朝弃妻子,去九江,至今传以为仙。其后,人有见福于会稽者,变名姓,为吴市门卒云。”

【今译】 汉代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年轻时好学,通晓《尚书》、《榖梁春秋》,曾任郡文学掾,后补授南昌尉。汉平帝时,王莽专权把持朝政。梅福抛弃妻子儿女,离开九江遁去,人们传说他已成仙。后来,有人在会稽见到梅福,他改了姓名,在吴市当看门小卒。

【释义】 后以此典指人埋名隐居避世; 或用以称隐士。

【典形】 变名吴市、变姓名、九江神仙、愧梅福、梅福辞官、梅福佯狂、梅福隐、梅市门、梅市隐、梅尉、梅翁、梅仙、梅知解绂、梅子真、南昌尉、南昌仙籍、神仙尉、市门卒、吴门变姓、吴市高人、吴市无名卒、吴市仙、仙人梅、仙尉、隐吏、隐市门、子真、逃梅福、沦一尉、吴市隐、守市圜、吴市神仙、市迹寻梅尉。

【示例】

〔变名吴市〕 清·王士禛《挽姜贞毅先生》:“生已变名吴市去,死当埋骨敬亭归。”

〔变姓名〕 宋·张元干《水调歌头》:“莫变姓名吴市,且向渔樵争席,与世共浮沉。”

〔九江神仙〕 宋·梅尧臣《读汉书梅子真传》:“九江传神仙,会稽隐廛闬。”

〔愧梅福〕 明·周浈《舟中望九华山》:“潜吴愧梅福,去汶羞闵损。”

〔梅福辞官〕 宋·苏辙《次韵任遵圣见寄》:“灌夫失意贫为友,梅福辞官晚作仙。”

〔梅福佯狂〕 清·顾炎武《陆贡士来复述昔年》:“梅福佯狂名字改,子山流落鬓毛侵。”

〔梅福隐〕 宋·陆游《三山卜居三十有四年》:“西邻梅福隐,南望项王祠。”

〔梅市门〕 唐·张籍《送李评事游越》:“梅市门何在,兰亭水尚流。”

〔梅市隐〕唐·司空曙 《闲园即事》:“近水方同梅市隐,曝衣多笑阮家贫。”

〔梅尉〕 清·王摅《读侯掌亭遗集》:“姓名梅尉佯狂变,孤愤虞卿著述消。”

〔梅翁〕宋·苏辙《寄梅仙观杨智远道士》:“梅翁汉朝南昌尉; 手摩龙鳞言世事。”

〔梅仙〕 唐·刘长卿《西庭夜燕喜评事》:“棘寺初衔命,梅仙已误身。”

〔梅知解绂〕 清·王夫之《续落花诗》之二:“梅知解绂宜名福,华不挥金旧是歆。”

〔南昌尉〕 宋· 黄庭坚《隐梅福处》:“吴门不作南昌尉,上疏归来朝市空。”

〔南昌仙籍〕 宋·辛弃疾《念奴娇·赋傅岩叟梅》:“自与诗家成一种,不系南昌仙籍。”

〔神仙尉〕 唐·陈子昂《同旻上人伤傅少府》:“闻道神仙尉,怀德遂为邻。”

〔市门卒〕 宋·陆游《自咏》:“虽惭市门卒,聊作葛天民。”

〔吴门变姓〕 清·尤侗《别长安》:“燕市遨游今不见,吴门变姓且归来。”

〔吴市高人〕 宋·陆游《小雨舟过梅市》:“停桡小住青枫岸,吴市高人傥可逢。”

〔吴市仙〕 宋·陆游《胸次郁郁偶取枯笔》:“庄周聊寄漆园吏,梅福终为吴市仙。”

〔仙人梅〕 清·黄景仁《游四明山放歌》:“寻真惝悦得灵蠋,此处曾隐仙人梅。”

〔仙尉〕 明·高启 《剡源九曲》之六:“欲寻仙尉踪,凄凉一茅宇。”

〔隐吏〕 唐·杜甫《送裴二虬尉永嘉》:“隐吏逢梅福,游山忆谢安。”

〔隐市门〕 南朝梁·江淹《左记室咏史》:“韩公沦卖药,梅生隐市门。”

〔子真〕 唐·贾岛《送友人弃官游江左》:“别后吴中使,应须访子真。”


【检索梅福隐吴 ==>】 古籍全文检索:梅福隐吴     全站站内检索:梅福隐吴

猜你喜欢

  • 泥名失实

    拘守空名,不求实际。宋 程大昌《考古编.诗论九》:“夫其本圣言而推之者,尚破碎如此,其他何可泥名失实而不敢加辨也欤!” 并列 徒守虚名,不讲求实际。宋程大昌《考古编诗论》9:“夫其本圣言而推之者,尚破碎如此,其他何可~而不敢加辨也欤!”△贬义。凡死抱着空名,不

  • 长安道

    【介绍】:崔颢作。一作《霍将军》。此诗记叙豪门权贵虽然气势之盛如火之炙手,却不知一旦失势便如火尽灰灭。或谓此诗可能是讥刺杨国忠、杨贵妃兄妹的依势弄权,专横跋扈。

  • 吕孟湖

    在今山东微山县境。《明会典》卷197载:“赤山湖、微山湖、吕孟湖、张庄湖四湖相连,长八十里。”《清一统志·兖州府二》:吕孟湖“其西为赤山湖、微山湖,东为张庄河(湖),又东接峄县之韩庄湖,实一湖也,今通谓之吕孟湖”。今通称微山湖。

  • 一片至诚

    诚心诚意。《儿女英雄传》一回:“圣人望下一看,见他正是服官从政的年纪,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诚。” 偏正 指诚心诚意。《儿女英雄传》1回:“圣人往下一看,见他正是服官从政的年纪,脸上一团正气,胸中自然是~。”△褒义。用于描写赤诚之心。

  • 《秦既并灭六国》

    原文秦既并灭六国,专有天下,罢侯置守。艾子当是时,与秦之相有旧,喜以趣之,欲求一佳郡守。秦相见艾子,甚笃故情,日延饮食,皆玉醴珍馔。数日,以情白之。相欣然谓曰“细事,可,必副所欲。”又数日,乃曰“欲以一寸原。”艾子曰“吾见丞相望之,然又日享甘旨,必谓甚有

  • 小元祐

    即“端平更化”。 【检索小元祐 ==>】 古籍全文检索:小元祐     全站站内检索:小元祐

  • 剑气冲星

    同“剑气凌云”。唐 刘兼《登郡楼书怀》诗之二:“琴声背俗终如是,剑气冲星又若何?”太平天国石达开《白龙洞题壁》诗:“剑气冲星斗,文光射日红。”

  • 耳食

    《史记.六国年表序》:“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久,不察其终始,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司马贞《索隐》:“言俗学浅识,举而笑秦,此犹耳食,不能知味也。” 自己对事物没有真知灼见,却欣欣然于人云亦云,此犹以耳代口,要品尝滋味是不可能的。后因以

  • 通家世谊

    见“通家之好”。清无名氏《定情人》:“先君弃世太早,小侄年幼,向日~,漠然不知。” 【检索通家世谊 ==>】 古籍全文检索:通家世谊     全站站内检索:通家世谊

  • 卫武公

    借指年高而谦恭之人。唐杜牧《寄宣州郑谏议》诗: “五言宁谢颜光禄,百岁顺齐卫武公。”●《国语楚语上》:“楚左史倚相谓申公子舋曰: ‘昔卫武公年数九十有五矣,犹箴儆于国,曰: “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 闻一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