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百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去天尺五

去天尺五

清.王谟辑本韦氏《三秦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我国唐代,韦、杜两大家族世代为望族,势力颇大。当时韦氏所居名韦曲,杜氏所居名杜曲,都在长安城南。所以当时有歌谣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后因以“去天尺五”用为指称皇帝身边有权有势之人的典故。

宋.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赠金华杜叔高》词:“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


述补 去,距离。天,指皇帝或宫廷。与宫廷或皇帝很近。形容地位极高。语出辛氏《三秦记》:“城南韦、杜(汉朝豪门贵族集中于此两地),去天尺五”及唐·杜甫《赠韦七赞善》:“时论同归尺五天。”△本意指地位很高、与最高统治者接近的人。后常用于嘲讽地位显赫的贵权。


【典源】《辛氏三秦记》:“城南韦社,去天尺五。”唐·杜甫《赠韦七赞善诗》自注:“俚语曰: 城南韦社,去天尺五。”宋·曾慥《类说》卷二十九引 《灵怪集》:“韦曲杜鄠 (hu) 近长安,谚曰:韦曲杜鄠,去天尺五。”

【今译】 唐代韦氏、杜氏世代显贵,为世家望族,韦氏所居名韦曲,杜氏所居名杜曲 (鄠),都在京都长安城南。当时人有谚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释义】 后以此典指世家显贵居住之地,泛指门第高贵; 也用以形容官位高能接近皇帝。

【典形】 城南尺五天、尺五、尺五声华、尺五天、近天尺五、去天尺五、去天一尺五、天尺五、韦杜南、韦杜天、云霄尺五、韦杜尊、家声尺五天。

【示例】

〔城南尺五天〕 宋·范成大《代人七月十四日生朝》:“如今且醉江湖酒,来岁城南尺五天。”

〔尺五〕 清·叶燮《同徐方虎等永嘉江心寺》:“尺五去天知不远,凭君才调问如何。”

〔尺五声华〕 清·黄鷟来《和困斋喜晤》之五:“尺五声华何阗寂,量天章亥莫须猜。”

〔尺五天〕 唐·杜甫《赠韦七赞善》:“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

〔近天尺五〕 宋·张炎《摸鱼子·为卞南仲赋》:“黄河路接银河路,炯炯近天尺五。”

〔去天尺五〕 宋·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

〔天尺五〕 宋·王安石《游城南即事》:“漫道城南天尺五,荒林时见一柴荆。”

〔韦杜南〕 清·钱谦益《三叠韵谢藐姑太仆送酒》:“羁怀廓落向谁谈,尺五空瞻韦杜南。”

〔韦杜天〕 清·黄景仁《雪后集陶然亭》:“尺五韦杜天,幕我作行帐。”


猜你喜欢

  • 溵水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分汝阳县置。治今河南商水县。属陈州。大业初属淮阳郡。唐仍属陈州。天宝至德间曾属淮阳郡。北宋建隆元年(960)避太祖父赵弘殷讳,改为商水县。 【检索溵水县 ==>】 古籍全文检索:溵水县     全站站内检索:溵水县

  • 卧牛城

    ①北宋东京城 (今河南开封市) 的俗称。据宋张舜民 《画墁录》 载: 周世宗展筑汴京外郭时,曾登上朱雀门,让赵匡胤骑马奔驰,“以马力尽处为城”。宋岳珂 《桯史》 卷1 《汴京故城》 亦载: 北宋时,赵匡胤再修汴京,“赵中令鸠工奏图,初取方直,四面皆门……上览而怒,自取笔涂之,命以幅纸作大圈,纡曲纵斜,旁注云: ‘以此修筑’。” 徐梦莘 《三朝北盟会编》 称: 东京外城 “状如卧牛,保利门其首,宣化

  • 徒太山

    见“从太山”(321页)。

  • 观物

    北宋邵雍用语。指观察事物的特定方法。《皇极经世观物内篇》:“夫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以为观察事物毋需通过感官,亦不能仅靠内心体认,而应由象数逆推和顺观一切之理。依此得来的知识,“为天下之真知”。 【

  • 雷显和

    北齐末,为建州道行台左仆射,拒北周军,周令其子入城劝降,禁闭子拒降。闻邺城陷乃降。(,参见《北史》) 【雷显和作品 ==>】 

  • 龙山石窟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四十里龙山东巅。共有洞窟9个(其中第9窟已毁),开凿于古昊天观遗址旁东、南两个崖面上。洞窟主体分三部分,第4、5窟为一组, 居崖面主要位置;第1、2、3窟为一组,分上、中、下三层;第6、7窟为一组,居第5窟左侧;第8、9窟则分别居主体崖面两侧下方。其中第4、

  • 飞云洞

    在今湖北黄石市东南狮子山。《舆地纪胜》卷33兴国军:飞云洞“在大冶回山之巅,三洞层出,上洞出云,中洞出水,下洞出风,其声如雷霆。唐元结尝读书于此,堂基犹在,洞中有元结像”。今为飞云公园。 即“猗玗洞”。

  • 窦婴

    ?—前131 西汉信都观津(今河北武邑东南)人,字王孙。文帝窦皇后从兄子。文帝时为吴相,病免。景帝即位,为詹事。因反对立梁孝王继嗣帝位,为窦太后所憎,被削除门籍,不得朝请。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吴楚七国乱起,任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魏其侯,游士宾客争

  • 不磷不缁

    源见“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宋叶適《提刑检详王公墓志铭》:“赵公得醉,门下士往往畏匿改事,独公不磷不缁,如赵公在时。”并列 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改变。语本《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宋·叶適《提刑检详王公墓志铭》:“赵公得罪,门下士往往畏匿改事,独公~,如赵公在时。”△褒义。多

  • 周曾培

    【介绍】: 清江苏丹徒人,字佩三,号虚槎。善画山水,少时尝游幕台湾,故多写闽景。无论大小幅,必满而后已。 【周曾培作品 ==>】